化成一柄仙劍之型,卻是飛到杜禎面前,從其眉心而入,直達泥丸識海。
青蓮劍仙道:”此是我畢生劍道所學,日後若是遇到有緣人,你看著合適,便傳下吧。”然後再不言語。杜禎伏地悲聲道:“弟子定然不負師叔所託。”
如此,又是三年過去。天地規則開始出現異變,天地元氣漸漸變得稀薄起來,雖然此中變化對世俗和境界低下的修者無恙,但是大神通之士卻是心有所感,如芒在背。地仙以上修為的紅塵散仙隱隱感到一陣來自於天地的束縛,彷彿自己已為天地所不容。
有過得兩年,這種情況越發的嚴重起來。有那修為高深之人發現天地元氣已經難以滿足自身所需,再不飛昇,便有道果消散之危。
這一天清晨,天台山依舊雲蒸霞蔚,鳥雀歡鳴。薄薄的霧氣籠罩著整個玉霄峰,迷離而美麗,仿若仙境。杜禎從觀日崖上吐納東來紫氣,迴轉後剛一踏進玉霄觀,就見青柳童子飛奔而至:“杜師兄,真人急召你,我已找了你半日,快快隨我前往。”
杜禎聞聽,卻是顧不得整理衣冠,快步奔向道隱真人丹房。待得進來,室內並非只有老師一人,卻是潘師正座下各大弟子道玄,道顯,道微幾大真人,以及與道隱真人並稱仙中十友的諸人俱都在此處。
杜禎慌得連忙見禮。道隱真人道:“徒兒,如今我等散仙已難駐世,飛昇在即,卻是諸位道兄前來,邀我共顯道果,飛度天門。今日便你我師徒最後一次相聚了。從今日始,切記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嚴謹修身,為師雖不知你於大劫中如何覓得那一線生機,卻算的你之道果卻在千年後。
青柳碧桃二童子,與你有緣,將來會助你一臂之力。我這玉霄觀乃是道家福地,已然被我以**力加持,從今而後,不顯於世。二童子真身千年內不出此地,便大劫無恙。”
三人聞言,俱都伏地痛哭。真人道:“汝等痴兒,何必如此,又不是生死離別。我等諸仙飛昇,乃是喜事,莫要再作悲聲。杜禎三人聞聽,只得強忍心中不捨。
卻又聽得道隱真人言道:”時辰已到,為師這就要飛昇了,望你等好自為之。諸位真人魚貫而出,來到院中,俱顯道果。整個天台山頓時雲氣蒸騰,氣象萬千。道隱真人等玄門一脈俱是三花罩頂,五氣騰空,翻翻滾滾,煞是壯觀。青蓮劍仙卻是從紫府泥丸處騰起一柄巨大的仙劍,寒光四射,冷氣森然,彷彿天地都在這劍光之下變得黯然起來。其餘諸仙或顯經卷,或幻詩篇,或有水墨山水騰空,各有玄妙,不一而足。一時間,妙音響起,仙樂遙聞,數道白虹貫日,五彩祥雲凝聚,隱隱間,天際有萬丈東來紫氣顯化。
但聽得高空處一聲炸響,天光大開,數道彩光噴薄而下,罩定道隱等諸真人,諸仙在天花寶雨紛灑中,騰空而去,漸漸消失在天際。
天台山頂的異象隨著諸位真人的飛昇,而慢慢散去。杜禎與青柳碧桃二童子沉默地站在觀中,這就飛昇了嗎,師父他老人家就這樣匆匆離開了,心中不免悵然若失。
一旁的青柳童子呆呆問道:“師兄,以後我們要怎麼做?”
杜禎望著天際良久:“老師吩咐你二人不得離開玉霄觀,從今以後,玉霄觀升起陣法,不再現世。你們只要在觀中修行即可。如今我修為尚低,在天地異變未波及到我前,卻要妥善準備一番。
二童子領命。從此,天台山玉霄峰下的玉霄觀再難尋覓。有那前來上香的信眾上得高山,卻是無果而回。於是聯絡到前不久的天台山異象,遂有玉霄觀整體飛昇仙界的傳聞傳播開來。山腳下,有那好道之人出資修建了一座真人祠,內供道隱真人並青柳碧桃二童子。而杜禎的少年影像卻也出現在大殿的壁畫中,且有人提名“覓仙圖”,有人問其典故,村人言,此乃真人弟子。
又過了數十年,天地間的元氣越發的稀薄了,靈根異種也日漸稀少,有那靈性深厚者尋寶地隱匿起來,以求躲過大劫,更多的則是散去了自身的靈性,而變得普通平凡起來。此時的杜禎已經結成了元嬰,隱隱中,已然能夠感受到天地規則對修道之人的束縛。
杜禎一邊在道觀清修,一邊苦苦專研這天地異變的原因,為何獨獨對仙道中人有著諸般制約,卻於世俗毫無影響。這一研究,便又是數十載春秋。
此時,天地間的大能修士已不可聞,不可見。往日裡在紅塵中游歷的仙真再也不見蹤跡。世俗中只留下了諸仙的傳說,那盛唐時,名噪一時的詩仙李白,那舉世聞名的道教宗主司馬承禎,早已成了世俗眼中的神話中人。
這些年來,天地規則的束縛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