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在和談期間一直和*代表團保持著密切聯絡。代表團撤退後,也利用外國通訊社記者的身份為共產黨做些工作。吳敬璉就跟他合作,他天天躺在床上秘密收聽延安廣播,然後由關在漢以外國通訊社的名義發表出去。有一次,陝北新華廣播電臺用記錄速度廣播了毛澤東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吳敬璉一字一句地把它記錄下來,複寫多份在熟人中傳播。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弱不禁風的激進少年(4)

1947年年底,國民政府舉行國大代表和立法委員的選舉,陳銘德和鄧季惺兩人都決定出馬參選,他們的一些參加共產黨外圍組織“小民革”(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朋友,如張平江、譚惕吾等非常支援鼓勵。而在家庭內部,為了是否參選的事情,卻幾乎吵翻了天。吳敬璉和關在漢堅決反對,認為這是與反動勢力同流合汙,鄧季惺“相信法治到了迷信的程度”。而國民黨的擁躉、鄧季惺的三弟鄧友德也表示反對,在他看來,鄧季惺進立法院就是要去跟國民黨作對。處在中間的陳鄧左右都不討好。這一景象幾乎就是當時民間立憲人士在中國的一個縮影,稍稍拉開一點,竟還可以看到30多年前梁啟超、鄧孝可等人的尷尬。

事實上,早在1946年9月,陳銘德就在《新民報》的重慶版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記述了中間者的困頓,他寫道:“時至今日,一切都是打的局面,種種都是亂的特徵,我們站在中間來辦報,談和平、談*,來反對內戰內亂,當然是不識時務……我們雖然明知這條中間道路是一條左右不討好的道路,但為了明是非,辨真偽,為了代民立言起見,本報立場將始終如此做法。”

或許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陳鄧決意參選。陳銘德競選國大代表順利當選,鄧季惺競選立法委員則遭到抵制,她被國民黨剝奪了提名候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