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了讓所有人羨慕的產出,也開啟了埃及與地中海其他地區之間的水上通道。不過埃及人也並非沒有遺憾:一是尼羅河自今天埃及、蘇丹邊境起,向下分佈有四個瀑布。其中最北部的第一瀑布,就在今阿斯旺大壩的南部;二是雖然紅海近在咫尺,卻沒有與之相連的水道。有鑑於此,埃及無論向南擴張,還是與印度洋地區展開海上貿易都將受到很大的限制。
最終埃及人還是找到的辦法,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公元前19世紀後期,不僅“古蘇伊士運河”得以開鑿,繞過“尼羅河第一瀑布”的運河也在這一時期貫通。當然,所謂“古蘇伊士運河”與21世紀人類所看到的蘇伊士運河,在路線上不盡相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蘇伊士運河,是一條起自紅海(蘇伊士港)、終於地中海(塞得港),將西奈半島與非洲完全分割開來的南北向運河。在這條現代運河的修建過程中,一系列的湖泊,尤其是南部有自然水道與紅海相接的“大苦湖”,幫助施工方法國人節省了不少工程量。
古蘇伊士運河同樣也利用了大苦湖(時稱“卡姆奧裡特湖”)。但埃及人的方案卻是在大苦河與尼羅河三角洲最東部的支流之間,修通一條長約80公里的東西向水道,以方便紅海的船隻駛入尼羅河(位於埃及伊斯梅利亞市與宰加濟格市之間)。由於運河最初是由埃及法老所主持修建的,所以我們也可將之稱為“法老運河”。不過這並不是一項一勞永逸的工作。最大的問題,是河道需要經常清淤。
如果運河能夠產生足夠的商業利益,此類水利設施的維護本身,技術上並不存在難題。對於一條運河來說,是否有足夠的貨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