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了160位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居民的姓名,給他們每人寄出一封連鎖信。信中附有一位馬薩諸塞州股票經紀人的姓名和地址,此人工作在波士頓市,住在沙倫市。信中他要求每人把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寫在信封上,然後再把它寄給離這位經紀人最近的朋友或熟人。比如,你住在奧馬哈,你的一位堂兄住在波士頓城外,你就把信寄給他,即便堂兄本人並不認識這位股票經紀人,他很可能還要再繞兩步、三步或四步才能把信送到股票經紀人手裡。當這封信最終到達股票經紀人家時,米爾格萊姆想看看這封信的經手人的名單,以此來研究一個從某一地區隨機選出的人與另外一個地區的另一個人之間的聯絡的緊密程度。米爾格萊姆發現大多數信經手了五六個最終才到達股票經紀人處。六步分離(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這一概念就來自該實驗。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聯絡員、內行和推銷員(3)

人們如今對這一詞語耳熟能詳,以至於很容易就把米爾格萊姆的驚人發現忘在腦後。多數人的朋友圈子並不大,而且涉及的領域也不廣。在一項著名的研究中,一組心理學家要求住在曼哈頓北區達科曼住宅小區的居民說出與他們關係最親密的朋友的姓名;結果發現所談到的朋友中,88%都與被調查者住在同一幢樓,有一半甚至與被調查者住在同一層。總的來說,人們所選的朋友往往與自己屬於相同年齡層和相同民族。但是,如果這個朋友就住在隔壁,年齡和民族就變得不重要了。可見,朋友之間的近距離比他們擁有的共性更為重要。另一項對猶他州大學的一些學生所做的研究發現,如果問某人為何會對另外一個人友好,得到的回答是因為他和這位朋友對事物的看法相似。但是,如果真的測試這兩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就會發現他們的共同之處其實就是他們參加過共同的活動。我們常常會與那些同自己共事的人或與那些與自己做事方式相似的人成為朋友。換句話說,我們並不是在挑選朋友本身。我們往往和那些與自己生活工作在同一個小空間的人發生聯絡。因此,生活在奧馬哈的居民就不會與遠在馬薩諸塞州沙倫市的居民成為朋友。米爾格萊姆當時寫道:“我問我一個非常聰明的朋友,連鎖信需要經過多少人才能最終抵達,他的估計是,從內布拉斯加到沙倫,這封信需要經手100個甚至更多的中間人。許多人的估計與此相近。當他們得知平均只需要5箇中間人時,感到非常意外。不知為何,答案與我們的直覺不一致。”這封信到底是如何只走了五步就到達沙倫的?

答案是,六步分離理論並不是說所分離的步數是等量的。比如,當米爾格萊姆在分析自己的實驗時,他發現許多連鎖信都是沿著相同的不對稱路線從奧馬哈傳到沙倫。有24封信送到了股票經紀人在沙倫市的家中,其中16封信是同一個人送到他手裡的。此人是一位服裝商,米爾格萊姆稱他為雅各布斯先生。其餘信件送到了這位股票經紀人的辦公室,其中大多數是經兩個人之手送到辦公室的,米爾格萊姆稱這兩人是布朗先生和瓊斯先生。所有這些信件的一半都是由這三個人送到股票經紀人手中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從中西部的一座大城市中隨機選出的幾十個人各自把連鎖信寄出去。有些人把信傳給了大學熟人;有些人把信傳給了親戚;有些人把信傳給了老同事。每個人所想的辦法都不一樣。但是最終,當這些散落在不同個人手裡的信件即將結束旅程時,有一半卻傳到了雅各布斯、瓊斯和布朗手裡。六步分離法則並不是說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之間僅僅有六步之隔。它的實際意義是,個別一些人與其他所有的人相隔僅幾步之遙,我們就是透過那幾個個別人物與世界聯絡起來的。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檢驗這一說法。開列一份包含40人的你的朋友圈名單(不包括家人和同事),並且往回推想同每一位朋友建立友誼的過程,直到推回到因某人發起活動而最終使你們之間建立友誼為止。比如,我交往時間最久的朋友布魯斯,是我在一年級認識的,我是主動一方,這很簡單。我遇到知己奈傑爾是因為他讀大學時住在我朋友湯姆隔壁,而我認識湯姆是因為讀大一時他邀請我打觸身橄欖球(touch football)。奈傑爾成為我的朋友是因為湯姆的關係。當你把所有的關係回想一遍,就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即有幾個相同的名字會反覆出現。我有一個朋友叫埃米,她的朋友凱蒂帶她進一家餐館時我正在那裡進餐,所以我就認識了她。我認識凱蒂是因為她是我的朋友拉麗莎最要好的朋友,而我認識拉麗莎是因為我們倆共同的朋友邁克A要請我去拜訪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