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戰地,這時的峰山讓他感覺實在就像是一個小丘,是當年血戰之地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是雅士說的。但對兵家來說,山不在高,設關則險。其實,軍事意義上制高點,不見到要多麼高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然是天造神設。但有時在曠野上一座城池,也能是雄關壁壘,萬里長城的嘉裕關就是如此。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到處修炮樓,其實也是制高點。
雖然峰山還說不上險峻,但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也是突兀而起,宿北戰役的幾個戰場盡收眼底。特別是峰山南北是嶂山鎮和曉店鎮,分別駐紮是預三旅的兩個團,失去峰山,預三旅就被腰斬了。預三旅一玩完,六十九師與整編十一師紐帶就被斷開,胡鏈鞭長莫及,戴子奇就徹底的落入了陳毅的口袋之中。
峰山是戴子奇的命門,對命門怎敢掉以輕心。擔任峰山守備的是預三旅七團的一個加強營,團長親自帶隊。這個團長還不是一般的團長,同時又兼著預三旅的副旅長,連“降”三級來蹲山頭,可見峰山在戰場上的地位。為了加強火力,敵人又在山頭配置了兩門山炮,據記載總共有大小火炮十幾門。預三旅很老道,短短兩天,小小山頭翻了個底朝天。戰後,記者劉亮上了陣地,他說道:“我不能不承認敵軍土工作業的高速度,儘管預三旅佔據此山不到48小時,但已經完成了複雜而嚴密的防禦體系。其工程之浩大,的確令人驚歎!”可見這個對手的確也是訓練有素的。
八師的作戰分工不是秘密了,二十二團攻城,二十三團攻山,這是根據這兩個團的特長而定的。當然,隨著戰爭發展,戰鬥經驗也不斷提高,一成不變的事是沒有的,也沒有這個必要。當時的二十四團出道不久,阻擊任務多一些,主攻突擊任務還沒有擔當過,這次打峰山,擔任助攻。攻打峰山是兩個“一營”,二十四團一營這次任務完成的不錯,以後也越來成熟,也是八師的一把好刀。
戰前,張明到二連檢查工作。只見戰士都在做戰鬥準備。二連指導員楊萬章問張明:“今晚營裡首長誰帶我們突擊。”張明當即回答:“我”。這是一營在戰前已定下了。二連指導員楊萬章在這一仗中流盡了最後一滴鮮血。
峰山之戰是在晚上9點打響的,戰鬥剛剛開打,副營長張興常就被抬了下去。和攻城一樣,攻山也是要先掃清主峰下的火力點,然後步步向核心推進。張興常帶著一連向峰山南麓的一座院落突擊,戰鬥非常激烈,張興常負傷後,連長劉文會指揮全連繼續猛攻。據張明回憶:“此刻,戰鬥已在深夜中整整進行了4個小時,我們奪取了敵人據守的山麓各院落和炮兵陣地,打垮了敵人四次反撲,予敵以大量殺傷,並俘虜了100餘名,外圍南山麓的守敵基本上被肅清了。”但我據這一段話的分析,戰鬥打得並不順利,突擊峰頂的戰鬥還沒開始,離天亮只剩3個多小時了。
接下來就要看張明怎麼突擊峰山了。果然戰鬥更為艱難,按張明的話說:“卻遇到了更為嚴重的困難”。原來峰山是一座土山,山坡上沒有可以隱蔽之處,而山頂上十幾挺輕重機槍子彈向瓢潑般地射過來,可以想像有多少人倒在了槍林彈雨中。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九章 一劍封喉(三)
前面說了,預三旅在工事上是下了功夫的,其中給攻擊者一個很大障礙是挖了一條又深又陡的壕溝。突擊隊衝上去之後,在壕溝裡無法向上攀爬,等梯子送上來,山上的敵人早就作好調整,就等著你上來,張明帶突擊隊連衝三次,都被壓了下來。
戰鬥進行到了難熬地膠著階段,張明把部隊撤到一個隱蔽處暫作休整,一看時間已是5點20分了,還要突擊,但彈藥不多了。張明匆匆回到營指揮所,準備向團裡要補充。心中焦急的政委王六生也恰好趕到營裡,張明是如下回憶的:
“張明同志,打得怎麼樣了?”
“山坡已大部佔領,只有高點還未攻下來。”
“你們還有沒有信心打下來?”
“有!現在就是需要人和彈藥。”
回答很令這個年輕的副教導員失望。政委回答說:要人沒有,因二營正在打敵人的增援,三營也在打仇莊。彈藥有,但時間來不及了。這確實是二十三團的當時具體實情。團裡急,其實八師首長也是非常著急。據何以祥的回憶,接到王六生的電話後,一度也想動用特務營了。八師特務營,不比我當兵那年頭團部的特務連,團裡特務連還是很有“專業”的,工兵、偵察、警衛一應俱全。八師特務營,其實就是八師的“戰略預備隊”,是要用在最關鍵的時候。何以祥猶豫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