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史’”。雖然是哪一位中央領導人沒有明確,但可見這樣的蓋棺定論是非常崇高的。
八師有個全軍聞名的英雄張明,他曾說,他生平最佩服的就是兩個師長,一是王麓水,二是王吉文。所謂名將,首先是他的人格魅力,崇高的人格魅力對部屬的影響,是無論多麼精妙的戰術,多麼威猛的火力所無法取代的。不能免俗地設想,以王麓水對革命事業的忠誠,戎馬生涯的功績,軍政雙優的能力,智勇雙全的秉性,若不戰死,無疑是一顆閃亮的將星,建國後,極有可能問鼎戰區主帥,名將和勁旅輝映,也是合情合理,人們所希望的。
滕縣戰鬥發起之時,新四軍第一縱隊已正式接到命令,停止進軍東北。直到這個時候,山東野戰軍正式“掛牌”。滕縣戰鬥結束後,山野八師在此役中的“大戲”已基本唱完。津浦路之戰也進入到了一個收官階段。
中國百姓有句古話:國不可一日無君。同理,對一支軍隊來說也就是不可一日無將。八師軍政主官的任命不能不提到陳老總的議事日呈上來了。
新官很快走馬上任,他們是誰呢?借一句說書的話,那就是還看下回分解。
第十二章 新官上任
新官上任三把火,且不說點火,先看新官。
新官其實老面孔。八師師長陣亡,新任師長很快走馬上任。人民軍隊有前赴後繼的光榮傳統,八師只有一個副師長,何以祥可以說是不二人選。
何以祥何許人也?何以祥四川西充人。何以祥少小投軍,但投的是白軍。1927年何以祥才16歲,因家境貧寒,乃當兵吃糧,就在川軍揚森部下。軍閥混戰,又內鬨不斷,何以祥後又隨張軒部闖蕩。1930年12月,紅二方面軍戰史有一次很著名的事件,賀龍在走馬坪擺了一場“鴻門宴”,將張軒等人拿下,餘部2000餘人,願走則走,不願走則當紅軍。何以祥此時邁上革命道路。
何以祥最初在賀龍的紅二軍團七師十九團三營七連當兵。何作戰勇敢,多次負傷,身體兩次被子彈貫穿,一次是在脖脛,一次是在右腿,想來是在上個世紀的30年代火器,現在步槍的子彈就不會這麼“客氣”了。
何以祥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在洪湖蘇區那場殘酷的肅反運動中,竟被誣為“改組”派,險被冤殺。但何以祥確實是個人才,如果是好軍人,單憑逞勇鬥狠是不夠的,我以為何以祥是個有頭腦軍人,從班長當起,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長征前,已是紅二軍團司令部偵察科科長了。我們知道當時軍團長是賀龍,直接就在賀老總手下“當差”,可見是非常得到賀龍賞識的。如果細想一下,這時距離何以祥參加紅軍也不過五六年光景。
1937年9月,何以祥從延安抗大畢業,和今天來類比,也就是從軍隊的最高學府——國防大學畢業了。委以重任是早晚的事。不久,何以祥就去了山西八路軍辦事處,辦事處主任彭雪楓立馬就“封”何以祥一個大隊長官銜——八路軍山西學兵大隊大隊長。大隊設在山西臨汾,有學兵600餘人,何以祥親自教授單兵和班的攻防戰術。不要小看了學兵大隊,來此教授的多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風雲人物。周恩來、劉少奇、*講政治課;彭雪楓、張震講軍事課。1948年1月,何以祥因傷病從華野三縱“掛靴””,在河北平山縣中央醫院休養期間接中央通知,要何以祥彙報華野三縱攻堅戰術的經驗,當時中央領導同志有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總司令。誰能想到,早在10年前,何以祥與*領袖級人物周恩來等人還有“同窗之誼”呢。
雖然“教書先生”的日子是不會太長,但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同在戰爭歲月,都是少小從軍,都在戰火中成長,但“正果”也各不相同,有人可能“大老粗”到底了,但何以祥作為軍事指揮員,與許多”同行“相比,又顯其有“儒”的一面,我想這就歸功於本人的修煉了。
何以祥來山東後,曾任一一五師教導二旅參謀長,山東縱隊二旅旅長,山東軍區司令部參謀處副處長。參謀處這個軍事職能部門很有些特殊,在我軍發展的幾個歷史階段,唯在抗日戰爭時期有過,可能是當時與國共合作有關。處長的地位比今天參謀長要低。至於何以祥是哪一級的幹部呢,我想大致能相當山東二級軍區的副司令員吧。這樣來看, 何以祥擔任三縱司令員也是“順理成章”的,但因為王麓水的不幸犧牲,何以祥只是快走了一步。
至於說起何以祥受銜的事,確實是給人以話題的,解放戰爭的主力縱隊司令員授上將的都不乏其人,雖然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