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創造條件。至於陸軍嗎?他們從義大利獲得的反而最少。
就在德國開始著手建立一個符合德國需要的義大利的時候,奧匈帝國也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義大利北部部分地區。雖然利比亞的油田最終一點沒撈到,但是德國在中東給了後者補償,而且義大利在北非的部分殖民地也被劃入了奧匈帝國版圖。相對於奧匈帝國在這次戰爭中的付出,這樣回報也稱得上豐厚了。不過在雙皇峰會中,威廉二世還是旁敲側擊的表示了對奧匈帝*力的擔憂。並且提到了,如果奧皇同意,德國可以幫助奧匈帝國提高軍隊戰鬥力。…
德奧忙著收拾義大利的爛攤子,而華夏和協約國也需要對義大利海軍以及流亡國外的義大利人提供各種保障。義大利艦隊被允許進駐華夏位於南洋的最大的海軍基地——泗水海軍基地。而義大利海軍和空軍人員以及他們的家屬則可以在周邊的城鎮中獲得免費的住宅。隨著幾十萬義大利人的湧入,泗水市還出現了一個義大利城。而普通平民則可以選擇在澳大利亞或者南洋的城市定局,因為大部分人都和工業或者技術方面掛鉤,而隨著協約國各國國力的恢復,和戰爭陰影的臨近,他們所從事的方面都和軍工或多或少帶有一些關係。
當然,相當一部分義大利人選擇了在華的義大利企業工作,這些企業自從義大利和同盟國交惡之後就開始從本土轉移。幾年過後,這些企業也已經發展起來,和其它國家不同的是,華夏因為廣袤的面積和巨大的市場,似乎並不存在生產過剩的問題,按照一名義大利企業家的話來說,只要你能生產出來,那麼就能賺到錢。而義大利人口分散到整個國家,很快就被巨大的人口基數稀釋掉了,也沒造成什麼麻煩。
當然,對於協約國來說,最有價值都還是義大利海軍,不僅僅是那些戰艦,經驗豐富的軍官和士兵,以及悠久而輝煌的海軍歷史也是一筆無形的財富,至少在私下裡,英國人就表達過義大利海軍強於法國海軍的想法。而在華夏的要求下,義大利海軍不但沒有被拆散,而是繼續作為一個整體存在。而且協約國同意義大利海軍繼續擴充,人員從流亡人員中召集。而艦船則可以用“租借”的名義提供。畢竟義大利海軍已經失去了造船基地,為了保證這支艦隊的戰鬥力,那麼就只能由華夏和協約國提供。而第谷自然是比較親睞華夏的戰艦。
感謝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星座級雙魚號戰列艦、我殺殺我、xu911911的月票支援~~~~。(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如芒在背
“皇帝陛下最終還是答應了我們的要求,不過也向奧匈帝國做出了妥協。雖然代價可能高一些,但是還算可以接受。”德國總參謀部會議室,興登堡以總參謀長的身份向在座的各位介紹了義大利最終的分割情況,並且對親自站出來向德國請命的里希特霍芬元帥表示了敬意。里希特霍芬敢於正面和德皇發生衝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獲得了其它軍隊高層的支援。即使這樣。中間也頗費了一番周折。不過一切都已經過去。現在,德意志帝國的精英們必須討論一下未來的局勢了,情況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樂觀。
“這一次同盟國集團的表現很讓我們失望,德皇過低的估計了對手,而我們的盟國呢?奧匈帝國即使面對少量的英國和華夏軍隊也被打的一敗塗地。土耳其海軍用了數週的時間都沒能把那支義大利襲擊艦隊擊敗,最終還讓對方跑到了印度。而西班牙呢?我都懷疑它已經加入了協約國,在整個行動中自始至終都沒有采取任何有效行動!在法西邊境的20萬法軍就嚇得西班牙不敢動彈!協約國毫無阻礙的透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魯登道夫的話語中充滿了憤怒。
“關鍵還是在法國!從俾斯麥首相時期,德意志最大的敵人就是法國,歐洲太小了,容不下兩個強大的陸權國家。而法國人一隻手就可以把西班牙壓住,如果再爆發戰爭的話,我對西班牙能否履行條約規定的義務表示懷疑。除非我們能切實保證西班牙的陸上安全,對方才可能站在我們一邊,而只有西班牙願意和我們合作,我們才能在大西洋獲得立足點並且鎖死地中海。”斯佩伯爵的話語中充滿了擔憂。畢竟德國海軍可是打算把地中海作為自己的後院的!
“而且法國還可以作為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的基地,尤其是前者,只要跨越英吉利海峽就可以進入法國。只用幾個小時的時間,英國空軍就可以發動對我國的攻擊。對於我國經濟和工業至關重要的萊茵…魯爾區就在對方的槍口底下。空軍方面計算過,德國空軍的總體實力和潛力稍弱於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