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有更多的兵力去保持火力密度。但是日軍的防守部隊卻並沒有這個條件。而這最終導致了防線的崩潰。
面對這最後一道防線,董福祥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只要再努把力就最終擺脫了被圍殲的命運。但是勝利在望的情況下,最大的危機發生了!從側翼衝過來的日軍增援部隊將還沒來得及撤離的清軍後衛給堵住了!本來董福祥是留下側翼掩護部隊的。但是這畢竟是第一次作戰,在主力部隊運動時,側翼的掩護部隊並沒有迅速佔領要點佈置防線,而是和主力部隊一起撤退,這就使得日軍的突防難度驟減。。…。
就這樣,側翼防線在日軍的豬突加機槍臼炮的掩護下所突破。而幾乎全部的後衛和炮隊都被重新堵死在包圍圈中。“衝回去救出同僚?”
這個念頭也就是在董福祥腦海中閃了一下而已。“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董福祥的理智告訴自己。現在已經失去了炮隊的支援,而日軍的重炮已經瞄了過來,封堵缺口的部隊更是數量龐大。在這種情況下,僅僅有迫擊炮和機槍的2000多人是沒有任何機會衝回去的。所以董福祥理智的選擇了衝擊最後一道防線然後在突破後迅速撤離與榮祿的主力匯合。
整個鴨綠江戰役的總攻也就持續了一天多的時間。在董福祥帶領殘部與榮祿匯合後。鴨綠江防線的缺口就徹底的無法封堵了。榮祿的西北練軍和依克唐阿的東北各路大軍被徹底分成了兩股,依克唐阿的部隊退守九連城,而榮祿的大軍則向安東退卻。縱然兵力上依然有優勢,但是在這兩支部隊一支被重創,一支被打怕的情況下。想要夾擊鬼太郎的第三師團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日軍在獲得虎山這個橋頭堡之後也沒有立即進一步展開攻擊,雖說部隊傷亡數量很小,但是相當一部分部隊和輜重還沒有運過鴨綠江。而且在作戰中各部隊彈藥消耗也頗大,不過在清軍撤離時,日軍軍隊發動了數場小規模的短促突擊,並且收穫頗豐,一批彈藥糧食和武器被日軍繳獲。這從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日軍的彈藥危機。並且更加堅定了鬼太郎的“以戰養戰”的軍事思想。從這一刻開始,日軍變成了徹頭徹尾的“蝗軍”。甚至專們組建了用來搶掠物資的部隊。其行徑和作戰目的與土匪無異!…。
而對於清軍的戰力,桂太郎又有了更深的認識。北洋陸師別的不說,單純從防禦來講絕對是超一流的。沒有2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和足夠多的火炮,想攻下北洋新軍經過長時間經營的工事是沒有太大可能的。而除此之外,榮祿的西北練軍戰力相對於北洋來說就相當差了,榮祿的部隊雖然裝備還算可以,但是從低階軍官到高階軍官都缺乏必要的現代軍事常識,所以空有先進的武器也無法發揮作用。。…。
按照桂太郎的評語是:“榮祿是拿著現代化的武器打一場30年前的戰爭。”至於八旗綠營什麼的。。桂太郎直接選擇無視。
而與此同時,被打的灰頭土臉的榮祿也終於認清了現實,來之前的慷慨激昂被戰敗這盆冷水兜頭潑了一遍後終於冷靜下來。近4萬西北練軍在短短的2天之內戰損數千,要是這樣打下去,沒幾天自己的家底就全完了。回想起來前幾個月有李鴻章的北洋軍抗在前面的日子。自己在後面說風涼話,一心想上戰場建功立業。現在看來戰功是沒那麼容易到手的,小命倒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丟了。
榮祿不是沒有想過撤離安東。但是自己這近4萬大軍僅僅戰鬥兩天就撤退,這不是掃朝廷的面子嗎?無論是慈禧太后還是光緒皇帝,都希望自己這支滿人掌控的軍隊可以在這場戰鬥中建功立業。從而一改軍事上依靠漢人的局面。為此。朝廷可謂是不遺餘力,首先兵員就不錯,收復了左宗棠的部屬,再加上朝廷的大量撥款和新式裝備。朝廷可是把能給的都給了,但是結果如何呢?一場大戰過後,原形畢露!你讓朝廷情何以堪啊。。…。
下一章將會有甲午戰爭中第一場海軍對陸支援的戲份,大家多支援一下吧……!
wqe
看小說請到ww;w。6.;cm;
。
甲午之華夏新史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
第二百四十三章大同江口的屠殺
就在桂太郎突破鴨綠江防線的時候。k 首發更新山地元治和野津道貫對平壤聶士成部的夾擊也到了最後關頭。在牡丹臺高地和大同江陣地先後淪陷後,聶士成部主力終於開始向城外撤離。而城內則留下部分部隊用來牽制山地元治的攻城部隊。所有的105mm重炮被重新安置在了城外的一個無名高地上,他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