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大都督。這一次徐光祚再不像劉六劉七起義之時的那般掉以輕心,他知道這還是定國公府最後的機會,他不惜忍痛割愛,將兒子徐延德排除在領軍將領之外。這麼多年下來,徐光祚總算明白了個道理,與其讓兒子跟著自己混功勞,還不如自己立下功勞讓兒子坐享其成來的安穩,兒子一旦隨軍出征,免不了要出些差錯,到時候反倒不可收拾。徐光祚接受了外廷的建議,召集了楊一清、仇鉞、神英等西北諸將為副手,集結了陝西數十州府近十萬兵力挺進鎮番涼州一帶。實際上,在徐光祚領軍出發之前,三邊總制楊一清便已經集結了兩萬多兵馬抵達涼州。在大軍到來的七八天時間裡,利用涼州城防的堅固阻擊韃靼大軍的步伐,雖然傷亡慘重,但是沒讓韃子大軍攻破涼州。徐光祚率大軍抵達之後,雙方近二十萬兵馬圍繞著涼州西北的廟兒堡、水磨關、北城堡、新城堡等寨堡等戰略要地展開了拉鋸戰;五月初旬到中旬十餘日時間,雙方交戰三十多次;一時間祁連山北麓戰火連天,不得安寧。進入五月下旬,雙方同時偃旗息鼓休戰;禿猛可率七萬韃子兵馬退守永昌衛休整;而付出數萬傷亡的明軍也不得不進行休整。在這一連串的戰役之中,總體而言還是明軍吃了虧;韃子兵馬無論從戰力還是火器裝備上都高出明軍衛所官兵組成的大軍一籌。本來徐光祚是打算據守涼州鎮番一線不打算主動出擊的,但是面對韃子的火炮轟炸,守城不是長久之計,被迫無奈之下才選擇與之野戰。但總體而言,韃子氣勢洶洶南下的陣勢受阻,便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朝廷上下都相信,只要形勢能這麼發展下去,韃子兵遲早會灰溜溜的撤走,因為明軍耗得起,但韃子耗不起。韃子兵的補給和兵源遠遠不如大明來的快捷和豐富。事實也正是如此,被一座殘破的涼州城橫亙在南下的道路上無法寸進,禿猛可極為惱火,但他又不能不顧一切的猛攻涼州,因為他手頭的兵馬確實有限。他的手頭總共只有二十萬不到的兵力,這一次出征便帶了十萬兵馬,還有五萬兵馬擺在大青山南麓察哈爾前旗要地,保持著對宣府大同一線的壓力,另外的五萬兵馬留在草原上,由次子烏魯斯伯羅特統率;這五萬兵馬是不能輕易調動的,他的帳下二十三個部落首領中不乏有胸懷異志之輩,草原上發生過多次大汗領軍出征後院著火的事例,他不得不防。留著這五萬兵馬便是看著那些部落首領,免得後院起火。然而如今的形勢卻逼得把禿猛可不得不考慮一下動用這五萬兵馬的問題,在和大兒子圖魯博羅特密商之後,把禿猛可確定了自己的目標;自己考慮的過於樂觀,本以為十萬韃靼騎兵可以長驅直入打出一片天地來,但現在則必須要調整戰略目標;滅大明看來是空想,但勞師動眾,損失了三萬兵馬,花費了大筆錢銀採購火器軍備,幾年來的謀劃都不能白費,一旦此戰敗歸,自己這個達延汗恐怕也就沒了威信,手下桀驁的部族首領們也會蠢蠢欲動,草原上。將陷入內亂之中。所以,這一戰必須要打出成果來,那些鉅額的戰備花費要逼得大明朝廷買單,那就必須打的他們議和,割地、賠銀子、賠糧食、賠布匹、賠女人等等;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則必須押上手頭的一切。明確了這一點,把禿猛可立刻命長子圖魯博羅特攜自己的金刀和手諭回韃靼國,圖魯和烏魯斯兩位王子拿著諭旨,提著金刀,率著五萬兵馬在草原大大小小各部落兜了一圈,金刀下砍殺了七八名不願遵命的首領,最後迴歸王庭之時,五萬兵馬變成了八萬,多的三萬人便是從各部落首領帳下攫取以及拉青壯牧民從軍而來。這已經是能做到的極致了,不到百萬之眾的韃靼國百姓中,壯年男子基本上都已從軍。這八萬人留下兩萬維持草原上的安寧,剩下六萬兵馬經甘肅鎮洞開的南下大門,只用了四五天便盡數趕到涼州前線。涼州的大明兵馬混不知情,還以為對面和自己保持兵力均勢,渾不知對方的兵馬已經多出了一倍。而且關鍵時候,徐光祚犯了昏招,在把禿猛可下令次子烏魯斯率兩萬兵馬迂迴到鎮番衛以北,做出側翼強攻鎮番衛的態勢的時候,徐光祚沒有做正確的判斷,下令分兵一萬增援鎮番衛,以免鎮番衛被攻破,導致側翼受敵。徐光祚根本就沒考慮到,如果韃子兵馬能直接從鎮番衛突破,又何必要執著於進攻涼州,無非是因為鎮番衛雖和東面的寧夏鎮一樣孤懸在外,但其地理位置卻是易守難攻的。多山多沙漠的地形不說,光是鎮番衛左近的六壩堡、黑山關、野豬嶺、青松堡等十幾處險要的堡壘,便足可以組成戰略縱深防禦體系,層層守禦的情況下,可以將韃子拖入大雪紛飛的寒冬時節。徐光祚這麼容易便上當,讓把禿猛可樂不可支,涼州一萬兵馬離去增員之後,當天夜裡,十三萬韃子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攻涼州,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