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部分

他捨不得走,其他的人也不肯放他走,因為他的加入,使得復社的聲勢日壯,復社的言語也更有力量,他們不是朝廷的言官,但是他們的話卻比言官更有力量,他們把評彈的目標放在那一件事情上,當局就會注意那件事,目標放在那個人身上,也一定使那個人怵然不安,他們不但代表了士林的清議,也代表了廣大的民意。

第二十七章

這是讀書人最活躍的一個時代,也是知識份子真正能發揮他們影響力的時候。

造成清流與民意受到重視,最重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朝廷的時局動盪不安,流寇越鬧越兇,越剿越多,那是一個很巧妙的惡性迴圈。

為了要剿匪,就必須要起動大批的軍隊,籌措大筆的軍費,因而就必須要增加百姓的稅捐。

練兵要錢,加徵練餉,遼東御清要錢,又徵遼餉,這一重又一重的餉,使得原本窮苦不堪的百姓更窮了。

只要加上一點點的天災人禍,他們就無法生活下去,老弱的活活餓死,少壯的一半被徵去當兵,或是被拉去作軍夫,還有一半,則流落逃亡,逼得沒辦法,挺而走險淪為盜賊,由小股合成為大股,終於又成為一股新的流寇。

這中間當然還有人為的因素,皇帝昏庸無能,權臣把持朝政,將帥跋扈驕橫,官吏貪墨,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終於使得天下大亂。

南京的日子過得安寧,其他的地方卻像是一鍋沸騰的水。

終於,一個石破天驚的傳來,使得紙醉金迷的南京為之醒覺了。

米脂地方的流寇大頭目由山西破居庸關,直迫京師,由於那些京中大員的昏蒙,以及昧於軍務,賊兵的先鋒部隊已經到了平則門,離京師竟不過十幾裡地,朝廷居然還不知道訊息。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太監曹化淳開了彰儀門,放進賊兵,思宗崇禎在煤山自縊。

結束了這個二百七十七年的王朝。

好在思宗在京師陷落的前一天,已經把幾個王子都送了出去。

潞王朱常芳、福王朱由崧先後避亂到了淮安。

京師雖然陷賊,但國脈猶存,江南仍然在大明將帥的掌握中,這幾十萬的雄兵,仍然可以一戰,作匡復的準備。

只是國家不可一日無君,最重要的就是擁立新君,在淮安的王儲有兩位,到底擁誰好呢。

在南京的官員以及將帥們都在捉摸著,復社計程車子們也都熱烈地參與了商討,這時候,他們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揚州的督帥史可法以及寧南侯左良玉都是復社的支持者,而他們手中所掌的兵力幾乎佔了一半。

史可法是東林元老左光斗的得意門生,也可以說是後期的東林之秀,復社等於是東林後身,他的支援自不在話下。

而左良玉完全是侯朝宗的關係,因為他是朝宗的父親侯恂一手提拔起來的,他本人是個老粗,卻很敬重讀書人,朝宗在南京,他還派人來拜訪過。

有了這兩重關係,商討擁立,自然少不了復社,沒有他們的支援,等於也沒有史、左二人的支援了。

他們也許不足以全權代表史可法與左良玉,卻對兩個人有絕對的影響力。

當然,復社中人,也絕對少不了侯朝宗,他不但是復社的領袖,而且還有著左帥的關係。

聚會的是一些讀書人,大家申述了意見後,都一致支援擁立朱常芳,因為他果敢有為,頗具賢明,相信由他來立國之後,必有一番作為,振衰起蔽,重新一統天下的。

這裡面沒有私人的牽慮,完全是公平的抉擇,朝宗為此更是興奮,擁立潞王后,他相信以自己在南京的表現以及在復社中的聲望,也必然會得到重用。

雖然他沒有功名,但這是國家非常時期,科舉已停,用人唯才,不必照已編的擢拔程式的。

不僅他一個人興奮,復社中的人也很興奮,他們的情形跟朝宗差不多,雖無衣冠,卻同樣的關心國事,而且以清流的輿論之力,對朝政多少也盡了些力量。

現在,他們不再是空喊口號,可以實地為國家做事了,有幾位東林的元老,已在朝中做過官的,也提出了這個要求,希望他們這些年輕的才俊,能為國事多盡點力,甚至已經草擬保舉推薦的奏章,也請那些人擔任些職務。

新君即位後,朝事要立刻展開,這些準備工作,自然要先做好的。

推舉的名單出自公議,相信新君也一定會接受的。

這個圈子自然是阮大針打不進來的。

但是這批人也不甘寂寞的,尤其是阮大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