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多口下留情。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淒涼啊!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有德自然香
第三十二品 應化非真分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剛經上卻說沒有說一個字。這個法不可說,說的都不是,因為說的都會住於法相,開口就不對。受持、讀誦《金剛經》,為人演說佛法,自由無量功德;但決不可執著於誦經、講經以求福報。因為現實世界的一切,都如夢幻泡影,是水月鏡花、海市蜃樓;即是佛、菩薩的“應化”……隨宜應現化身、教化眾生,使入佛道,也不是真實,因為所有眾生都能自性自度。只有發大徹大悟的菩提心,一切時一切處不執著於事物的相狀,歸向真性情毫不動搖,才是學習本經的正確態度。
佛說:須菩提!假使世界上有人,用無量無數充滿宇宙那麼多的寶物佈施,這個人當然功勞大,福德大。但是,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無上菩提心,受持這部《金剛經》,哪怕只有四句偈而已,他能信受讀誦,且為他人解說,那麼,他的福德自然要過用無量無數充滿宇宙那麼多的寶物佈施的人。要如何為他人演說呢?當不執著於一切相,隨緣說法而如如不動。為什麼呢?因為一切世間的有為諸法,就像夢境的非真,幻化的無實,水泡的易滅,影子的難存,又如早晨遇日而失的露珠,天空將雨時的閃電,瞬間即滅。應作如是的觀照啊!都是你唯心作用,自生法相。你能不取於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就是最好的說明,佛講到這裡,金剛經全部圓滿。
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佈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佈施。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當有一天,你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樂於寂寞。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後,那一樣是你的。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並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於珍惜生命。不瞭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因循苟且,而是盡人事聽天命。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這樣子比較少後悔。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佈施。
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於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能為別人設想的人,永遠不寂寞。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