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5部分

的海戰中,英國海軍將領正是創造xìng地運用了海軍戰船齊shè這一戰術而打敗了對手。令人奇怪的是,英國的所有對手,甚至包括深受其苦的西班牙和聰明能幹的荷蘭,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充分認識到英國取勝的秘密在於強大的舷側炮火力齊shè這一海軍戰術。

當時無論是西班牙還是荷蘭都很重視炮手的培養訓練。因為當時的滑膛炮工藝水平等等的限制,使得一名經過五、六年苦練的優秀炮手在四、五百米的距離之內,海上炮擊的準確率也很難達到百分之五。如果風làng大一些,則這個資料還要大打折扣。

當時英國的炮手素質普遍比不上西班牙和荷蘭等老牌海上強國。但是英國海軍發明了齊shè戰術。他的基本戰術是以五艘艦為一組,每次只有一艘戰船用舷側炮向敵艦shè擊,其餘各艦忙著裝填彈yào。一艘艦shè擊完畢後第二艘shè擊,一艘接一艘依次進行。這樣的戰術實際上使火力提高到原來的五倍左右。而最重要的是因為英國戰船是齊shè,所以火炮乃是覆蓋shè擊。這樣的命中率無疑大大高於各mén火炮各自單獨shè擊的效果。

雖然胤禟的軍事知識只是眼高手低的水平。但倒也不妨礙他做出正確的選擇。那就是堅決放棄了撞角。同時要求儘可能得將戰船頭尾的船樓設計的矮一些。因為在他看來高船樓那簡直就是個醒目的巨大的標靶。而撞角的用處實際上並沒有設計師想象中的那麼大,而且只要將來能夠穩定的得到高質量的鋼鐵。那麼他相信就能讓火炮的威力翻著倍的提高,到那個時候撞角就是個多餘。

艾米利奧雖然不解,這些中國人怎麼和英國人一樣異想天開,但誰讓他是個打工仔呢?只能服從了。不過,之後在船上安裝的火炮復位器讓他不得不內心裡承認這些中國人也是有高智慧的。而在第一艘一萬石的戰船勝利號將下水之前,胤禟視察了幾遍之後。忽然腦子裡又多出了點想法。當然其實只是回憶出了兩個想法。一就是用纜繩將舵柄(就是從船舵伸到船內的一根大槓桿,用它對船舵來進行cào縱)與裝在後甲板上的舵輪連線起來。這一連線看起來簡單,但卻大大方便了艦船的駕駛。使得艦船轉向所需的時間大大減少,使得船的安全係數大大提高了。其二就是將艦的水下部分覆蓋上一層薄銅,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藤壺(附在船底的甲殼動物)和可怕的鑿船蟲(一種咬齧木頭的蠕蟲)對木船底的侵蝕。以更好的保護船殼,此舉將大大延長船的是壽命。

胤禟的兩個想法讓艾米利奧不得不在心裡翹起大拇指稱讚:中國人也是有天才的。之所以是在心理,那是因為他的臉上無論何時當著中國人的面總是堆積著笑容。當然他想不到的是,胤禟在提出第二個想法的時候一度想著用銅或者鐵將整個船體包裹起來,這樣船的防禦能力必將大大提高。當然了,這也只能是一閃而過的幻想而已,在風帆船的時代,這種鐵殼或者銅殼木船的速度肯定會讓駕駛它的船長和所有船員們氣的吐血。

約翰這個賭棍即便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仍然很快就在xiǎo黑山島上欠債累累。不過不得不說他的造炮技術雖然算不得高超,但總算沒有他的賭術那樣爛。

雖然說清朝早就能獨立造炮,而戴梓又基本可以算得上是當時大清最優秀的火炮設計師,甚至在火炮的許多方面要超過包括南懷仁在內的許多耶穌會傳教士。但是這些耶穌會傳教士雖然很多人jīng通物理和數學,但基本上沒有人是真正的鑄炮專業人士。所以火炮雖然能鑄出來,但即使除去材質的問題僅工藝水平也要比同時代的歐洲差上不少。

英國是當時歐洲最重視鐵炮的國家。因此約翰對於如何製造鐵炮還是很有經驗的。但是因為大清沒有高質量的鋼鐵,所以胤禟還是決定先鑄造銅炮。

其實當時歐洲和清朝鑄炮的技術沒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大型火炮的鑄造技術都是來自於鑄鐘技術。最初很多的鑄炮師都是乾的鑄鐘的活。鑄銅炮的過程就是將銅的熔液注入一個事先做好的粘土模子而成。粘土模子由模蕊和橫殼構成。粘土模型放在一個凹坑裡,熔化銅的熔爐有一出口使得銅水流進模子。當鑄件冷卻後,便打碎模子,再取出鑄件。這樣鑄成的每一mén炮就象一件雕塑製品一樣都是各自獨立的產品,上面的jīng細飾紋也是相同的。銅炮和鐵炮的製造過程大致都是如此。而火炮質量的優劣則取決於工匠們澆鑄技藝的高低。

戴梓雖然知道如何制炮,但是鑄造過程中許多的工藝卻也僅僅只是知道,真正鑄炮依靠的還是下面工匠們的技藝。而鑄炮過程中的許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