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飯,李響只覺得肚子一陣脹滿之意,便連忙跑到茅廁去了。來到自家的茅廁,李響卻半天拉不出來,原來這些天躺床上久了,弄得有點便秘,蹲在臭烘烘的茅廁裡面,差不多搞了半個小時才算把大便拉出來。
李響覺得這個時代上個廁所真是不容易啊!如果能有馬桶就好了,對了,何不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把抽水馬桶製造出來呢!這樣的話不但自己方便了,而且可以讓父親把它上報給朝廷,嗯,皇帝肯定喜歡,宮裡那些愛美愛乾淨的嬪妃也一定喜歡!當然,如果能免推廣到千家萬戶,那就更好了。
只不過,抽水馬桶好像在後世,也並沒有普及到家家戶戶,只有比較高階的場所才會用!但這的確是一個好創意,讓抽水馬桶提前問世,不但父親可以因此得到嘉獎,甚至升官也應該是可能的,同時又能加深父親在官家眼中的印象。就這麼辦!今天就跟父親說一說,然後畫圖,讓官窯的工人們去燒製,這可以讓衛生陶瓷提前數百年誕生在世界上。
剛剛想到抽水馬桶,李響身體裡的超級3d印表機就冒了出來,再次提示:高階抽水馬桶一件,是否需要列印?
李響也覺得這超級3d印表機也太神奇了點,怎麼想什麼它就要列印什麼?不過現在暫時不需要列印,李響要自己設計和製作!
超級3d印表機又很人性化地給出一幅高階抽水馬桶的立體結構圖,同時還出現了廁所的歷史文獻,這真是意外呀!
李響連忙讀了起來,不過一讀之下,他才發現,原來這個時代已經有馬桶了,只不過那馬桶是木頭或者石頭做的,也沒有自動放水和抽水的功能,木製馬桶和石質馬桶都不好清潔,而且木製馬桶容易壞。嗯,看來還是陶瓷馬桶好呀!
超級3d印表機的資料顯示,《周禮?天官》記載:“宮人,掌王之六寢之修,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惡臭。”“井匽”就是廁所的古稱,又稱“偃”。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1年,晉景公姬孺“將食,漲,如廁,陷而卒。”精短的八個字傳神地記述了晉景公離奇的境遇。晉景公的悲劇,緣於先秦時廁所的過於簡陋。
李響又接著看了下去,古代西方最早的水衝坐式廁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米諾斯王國,在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宮殿裡,人們將木製廁所座位修在排水渠之上,由僕人擔水倒入溝渠。由於設施在當時相當昂貴,僅僅是王室能夠享用。在抽水馬桶發明前,室外茅房、夜壺及封閉馬桶是古代西方人的三大排洩場所。
直到中世紀,夜壺或者簡易的土罐,仍是普通人首選的衛生裝置。即使是在法國宮殿,也只有國王與王后有便桶,其他人包括大臣以樓梯間當廁所。後來亨利四世下令必須到宮殿特定的陽臺上廁所。《廁神》一書中描述:19世紀前,巴黎從窗戶直接潑出糞便的現象久治不絕,早期歐洲人直接把夜壺裡的東西倒向窗外;倫敦橋最初是公共廁所,汙物直接落入下面的泰晤士河,讓低處行人和船隻飽受“天女散花”之苦;路易十四有坐在馬桶上接待客人的癖好;啟蒙時代的歐洲城市還是汙穢遍地……
這種情況直至1596年才逐漸發生改變。當時的英國人約翰?哈林頓爵士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抽水馬桶。拉一下這種東西上面的扳手,急水躥出來把排洩物通通捲走,把馬桶沖洗乾淨,湧上來的乾淨水還可以把臭氣蓋住。和米諾斯宮殿的沖水設施一樣,抽水馬桶最初也是貴族玩物。由於沒有水閥和阻隔下水氣味的設計,也沒有配套的管線,最早的抽水馬桶沒能得到推廣,從王室貴族到普通百姓,仍鍾情於傳統的便盆和封閉式馬桶。
原來抽水馬桶還有這麼一段來歷,李響也忍不住暗笑,這時候歐洲人還處在如此矇昧的時代呢!看來自己提前將抽水馬桶發明,倒是能夠改變一下世界的廁所歷史了。
中國的移動廁所,有一個簡單而響亮的名字——“馬桶”。南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裡記載了臨安城的都市風貌:“街巷小民之家,多無坑廁,只用馬桶……”當然,這種馬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馬桶。
宋朝時期,汴梁、臨安等大都市的公廁採取由專人管理、專人收集、專倒一處的方式,已具有了行業的性質。當時專門收集糞便的人力車或牛車,定時沿著街巷挨家挨戶收集,再轉賣給需要糞肥的農民。這類公廁很多是收費的,糞肥的收入加上廁所門票,使得投資建城市公廁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
原來這個時候已經的公共廁所和掏糞工人了呢!李響呵呵笑著,出了廁所。這時候李康看到李響一個勁的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