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細小的一根頭髮和一點面板,都是父母遺留下來的。身體髮膚,既然承受之於父母,就應當體念父母愛兒女的心,保護自己的身體,不敢讓其稍有毀傷,這就是孝道的開始。一個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獨立不倚,不為外界利慾所搖奪,那他的人格, 一定符合標準,這就是立身。做事的時候,他的進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軌、不妄行,有始有終,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為眾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譽傳誦於當時,而且還會播揚於後世,無論當時和後世, 將因景慕之心,追根溯源,兼稱他父母教養的賢德。這樣一來,他父母的聲名,也因兒女的德望光榮顯耀起來,這便是孝道的完成。這個孝道,可分成三個階段,幼年時期,一開始,便是承歡膝下,事奉雙親。到了中青年,便要充當公僕、替長官辦事,藉以為國盡忠、為民眾服務。到了老年,就要檢查自己的身體和道德品格,沒有缺欠,也沒有遺憾,這就是所謂的立身,這才是孝道的完成。《大雅》篇《文王》章有兩句話說:‘你能不追念你祖先文王的德行?要追念你祖先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來傳承發揚他偉大的德行。’”

解讀運用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

【經言札記】

這句話以提問的形式,作為本章的引子,點出孝與道德的關係、孝與匡治天下的關係、孝與處理好上下關係的關係等。同時,本句話也是《孝經》全文的楔引,有著統領全文的作用。試想, 一個人如果有了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神通妙用法門, 那麼這個人將怎樣愜意?他的人生又是怎樣幸福呢?而這個法門是什麼呢?是“孝”。封建統治為了更好地統治人民,把孝提高到和忠君愛國同樣的地位,強化了孝的作用並曰:孝為百善之首。雖然有點愚民的味道,但正是如此,它建立了中國幾千年的宗族關係秩序,使得經歷了數次分分合合的中華民族始終嚮往統一,使得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能夠流傳至今而經久不衰……

【故事演繹】

完美的孝道魯恭,字仲康,東漢扶風平陵人(今陝西省咸陽西北),是歷史上一個很有名望的人。為了等待弟弟成名,他不出仕的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魯恭的父親曾任光武帝時的武郡太守多年,後來因病逝世。魯恭當時十二歲,弟弟魯丕只有七歲。他們倆非常孝順,從早哭到晚,拒絕接受官府給予的幫助。回到老家後,他們把父親安葬了,然後一心一意地為父親守喪,所有禮節都準備得很充足,做得很到位,甚至有很多事情比大人們想得還要周全。鄉親們都非常看好這兩個孩子。等到服喪三年期滿,魯恭已經十五歲了,他和母親、弟弟三人相依為命,住在太學,閉門讀書。兄弟倆學習認真、勤奮,因此,他們的進步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受到了人們的普遍稱讚。官府得知了魯恭的才學,就屢次請他做官,但魯恭認為,弟弟年紀尚小,如果自己先奔赴功名,那就不能每天鞭策弟弟進取,會影響弟弟的進步。所以,他想等到弟弟成名立業那一天,再施展自己的抱負。故此,每次都藉口自己身體不好,來推脫官府的招聘。

孝的意義—開宗明義章第一(3)

母親知道其中緣由,要求他必須去當官做事。無奈之下,魯恭只好去外地教書。終於等到弟弟魯丕被舉為孝廉的那一天,魯恭才改變以往的態度,去官府作了一名郡吏。

一個人對功名利祿的追求,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但魯恭為了督促弟弟成名、激勵弟弟成長,就一直等待,他的隱忍之心是很難得的。他並不是淡泊名利之人,但他是以另一種方式去追求他的名利。母親讓他做官,他則去當了教師,這並不是他不孝順,也不是他不想當官,而是他以自己的行為來鞭策弟弟。他知道只有他和弟弟兩個人都功成名就了,才算是真正盡到了完美的孝道,才是真正地光宗耀祖,才能讓唯一活著的高堂老母沒有遺憾。父母的心思都集中在子女身上,只要有一個子女不成材,父母總會覺得是塊心病。讓父母放心子女,並以每個子女為榮耀,這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孝”能夠讓父母心態平和、快樂開心,從而能讓一個家庭變得幸福,讓社會變得和諧。

劉邦治天下從孝道開始

劉邦馬上得天下以後,就有點得意忘形了。這時,有一個臣子上奏說,馬上得天下,卻不能在馬上治理天下。劉邦聽聞後,結合秦朝暴政亡天下的道理,反其道而行之,開始推行孝道來治理天下,並且自己率先樹立了典型,尊奉父親為太上皇。

劉邦的父親雖然被奉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