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他跟我們一樣,上學找工作結婚過日子。“小隱隱於山野,大隱隱於市朝”,確實是這樣道理。得道的高人未必都在深山僻壤中,他們可能就混跡於我們身邊。

其實,抱殘守缺也好,和光同塵不露鋒芒也好,都是無為的一種形式,也是道家哲學深入人心的一個很重要的成份。大智若愚、藏愚守拙,這一類的事情早深入到民間的智慧中。現在人往往否定老子的三寶之一——“不敢為天下先”(老子所謂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但在某些時候某些地方的特殊環境中,不敢為天下先還是保證自身安全的一個良策。

莊子的《徐無鬼》一篇中,說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走,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博捷矢。王命相者趨射之,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無以汝色驕人哉?意思說:吳王遊蕩於江中,登上了獼猴山。群猴一見到吳王打獵的隊伍,都嚇得吱吱怪叫,沒命的逃跑,躲進叢林深處去了。獨有一隻猴子,怡然自得地晃來蕩去,似乎在向吳王炫耀它的靈巧。吳王發箭射它,它敏捷地順手一抄,就接下飛箭,表現相當輕鬆,一連數箭,都是如此。吳王惱羞成怒,就命左右都拿出弓箭,然後一聲令下,萬箭齊發,那隻猴子騰挪不及,抱樹中箭而死。吳王回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誇耀它的靈巧,倚仗它的敏捷,竟敢藐視於我,以致於喪命在亂箭之下!要引以為戒啊!可嘆!不要以傲態待人啊!”

剛者則折,皎者易汙,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這都是和道相背離的。

有時候,人自汙可以免於被汙,好比美眉們在亂世中塗汙了臉能免得被強暴一樣,又如聊齋中的瑞雲被道士點黑了臉,卻保住了貞潔。在煩擾的俗世中,有時候不得不把自己塗上一身泥,而防止小人的猜忌。

當年,秦國大將王翦統帥六十萬人馬去完成秦國最後的統一大業,他明白自己率傾國之兵出征,秦始皇對他肯定要心懷疑忌。秦始皇親自送他們至灞上時,王翦就向秦王提出了要求,拿出一張地圖來。秦始皇開始一驚,以為戰事又有什麼變化,哪知王翦拿出來的是秦國咸陽附近的地圖,中間劃了很多的良田,要秦王答應賜給他。秦始皇不禁好笑說:“將軍都要建奇功大業了,還擔心這些幹什麼?”王翦說:“我作為大王的將領,有功也不會封王拜侯,還不如做一個鄉臣,多要些產業,為子孫後代留條生路。”秦始皇大笑。在攻楚的過程中,王翦又頻頻派使者回咸陽,要求秦王多給他賞賜,要求秦王給他修一個大宅子,再種上花養上魚什麼的。這時候他的副將大為奇怪,心想,王將軍戰場上雷厲風行,做事都如斬釘截鐵一般,怎麼現在像個老媽子一般羅羅嗦嗦地要這要那,平了六國,還怕沒有這些富貴嗎?其實他如何懂得,王翦這樣做,正是為了安秦王的心。讓秦王覺得自己只惦記著這些享樂之事,並無什麼大志。真所謂破楚國易,破秦皇心中猜疑難。別以為王翦是多此一舉,其實這正是老將軍的過人之處,歷史上不知道多少名將都渾渾噩噩地栽在君主的疑心上,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呢。後來,王翦“既至關,使使還請善田者五輩”,老將軍回來後,再次邀功,把戲演到十足,滴水不漏地取得了秦王的絕對信任,終得善終。

王翦能夠善始善終,與他自覺不自覺地暗合了道家的“抱殘守缺”、“和光同塵”等真義是分不開的。他不斷的要良田美宅,顯得十分貪財,正是“俗人昭昭,我獨昏昏”的體現,讓皇帝覺得其人沒有野心,可以放心使用,這才能夠備受恩寵,直至老死。如果他“婦女無所幸,財物無所取”,聲名越來越響,那禍患也就不遠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八、明哲保身的厚盾--抱殘守缺(5)

魏晉時的竹林七賢之一阮籍名聲赫赫,魏國權臣司馬昭想同他結為兒女親家,但阮籍不想捲入當時黑暗的政治,又不便明著反對,就借嗜酒而連醉六十天。司馬昭見他終日沉醉,連話也搭不上一句,只好作罷。

明代宗室寧王朱宸濠很賞識唐伯虎,特地派人用一百兩黃金把他從蘇州請到江西去做官。唐才子去了半年以後,看出朱宸濠日後必定會謀反。為了避免捲入是非招致殺身之禍,唐伯虎就開始裝瘋。一次朱宸濠派人來送禮,只見唐伯虎赤身裸體蹲在地上,還隨口亂罵。讓朱宸濠以為唐伯虎原來是個瘋子,就放他回家。不久,朱宸濠就起兵反叛了。唐才子卻因裝瘋逃過一劫,做他的桃花庵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