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70年,那些倖存的老人還能否記得當年親人的相貌,燕龍溪沒有把握。走訪了幾家之後,他發現很多老人都清晰地向他描繪出那些逝去的臉。那段慘痛的經歷,給他們的印象太深了。

畫像工作進行了一段時間後,燕龍溪發現一個問題。由於這套系統原來是為公安部門作刑事偵查用的,所以圖譜中沒有老人和小孩的資料。怎麼辦?他們只好求助於軟體開發商。

為此,兩個山西工程師特意趕到南京來為他們改進系統。圖譜需要大量真人的照片作素材。燕龍溪又拿著照相機,到幼兒園和小學去給孩子拍照。“當時也不敢告訴人家是為了給遇難者畫遺像用的,怕人家忌諱嘛!只能含糊地說,留作素材。”

一輛車,兩個人。一年間,燕龍溪他們在南京跑了將近10萬公里,走訪了上百名倖存者,360多幅遇難者的遺像畫出來了。70年後,很多幸存者看到死去親朋的形象,非常激動。他們說:“像!像!就是他……”

那些逝去的面孔(2)

有的倖存者知道這個訊息,全家扶老攜幼到館裡來畫像。給燕龍溪印象最深的是一個90多歲的老爺子,當年是國民黨守軍。去年夏天,他自己騎了40分鐘腳踏車來到館裡畫像。臨走時,燕龍溪怕老人出事,想送他回去。可老爺子執意要自己騎車回家。

雖然大部分倖存者都對電腦畫像很認可。但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並不滿意,梁強說:“電腦畫像畢竟是拼起來的,很多人像都是平面的。一個人像不像,有時候就是一個神態。”電腦拼出來的人,顯然沒有表情。

為了能畫出更生動的遺像,紀念館聯絡到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張玉彪,請他來為遇難者畫像。張玉彪爽快地答應了。

幾個月間,張玉彪跟著燕龍溪走訪了30多個倖存者。畫像前,張玉彪會先跟倖存者聊一聊,以期在情感上與遇難者找到聯絡。那些慘烈的歷史,深深觸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