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找尋一匹“轉世神馬”,老“太保”古日扎布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轉遍了伊克昭盟(今鄂爾多斯市)的7個旗區,見到養白馬的人家就衝進去,愣是沒有合適的。“轉世神馬”,在達爾扈特的傳說中是成吉思汗的神駒寶馬轉世,首先得是白馬,眼睛得是黑的,蹄子也得是黑的。單這一條就很難找,因為大多數白馬的蹄子都是灰的。最後是鄂多克旗一戶達爾扈特人打來電話,說有個馬駒子符合條件,古日扎布趕去一看還真差不離。現在,20多年過去了,古日扎布大叔都退休了,但他找回的這匹神馬還生活在陵區裡,每年大祭,神馬馱起成吉思汗的馬鞍,八方蒙民都來拜祭。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戰火中西遷(4)
“截至2006年,傳統的祭祀儀式已經恢復了三成。”成陵管委會副主任那楚格告訴我。那楚格原是鄂爾多斯日報社的新聞工作者,算是達爾扈特中的文化人,後被調回成陵工作,當了管委會副主任兼成吉思汗研究所所長。
“可是,有近一半的傳統儀式,永遠也恢復不了了。”他說。
“下五百兩祭”(1)
又是一個神清氣爽的草原清晨,查格德爾大叔喝完奶茶走出家門。13只綿羊在小小的羊圈裡擠來擠去,似乎很高興見到它們的主人。三五步開外就是一個磚石壘成的祭臺,上面矗立著祿瑪風旗。這是鄂爾多斯蒙古人心中的神物,據說象徵著成吉思汗的兵器和軍旗。老人往祭臺裡點上薰香,嘴裡唸唸有詞,一天的生活就這麼開始了。
在查格德爾大叔轉身往家走的時候,千米之外的成陵陵宮裡也正傳出婉轉悠揚的誦經聲。在成陵大殿上班的一位達爾扈特輕輕撥動了供桌上的酥油燈燈芯,燈花霎時明亮起來。供桌後的白色宮帳裡,成吉思汗銀棺靜靜地聆聽著誦經人的祝福。
距成吉思汗辭世已經780年,今天,達爾扈特人依然守護著“八白宮”。他們住在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旅遊區的附近,一些人就在旅遊區管委會上班,成為有正式編制的國家工作人員。
採訪他們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語言交流的困難本身就很大,再加上達爾扈特人有恪守秘密的傳統習慣。
查格德爾大叔已經71歲,是管委會的老領導,也是達爾扈特的老“太師”。他說得很爽快:“你的問題我儘量回答。但有些東西很保密,我不能跟你談。”作為成吉思汗祭祀儀式的首領,“太師”據說保管著開啟成吉思汗靈柩的銀鑰匙,代代相傳。但當我問起這把銀鑰匙時,他只是端起桌上的奶茶碗,喝得有滋有味,權當回答。
還算幸運,在當地採訪期間,趕上了一次祭祀儀式。
那是3月21日,農曆二月初三。下午1時許,祭祀開始。幾位身著蒙古長袍的漢子陸續走進陵宮後殿,他們是新一代的牙門圖德,接班好幾年了。在他們身後,參加祭祀的達爾扈特、成陵工作人員、前來拜謁的蒙民三五成群地跟進來,所有人席地而坐。幾位在殿內參觀的遊客也仿照達爾扈特人的樣子,盤腿坐下來。這在舊時代是絕不允許的,祭祀無論大小,都不準異族人和婦女參加。
二月初三的祭祀規模不大,祭奠中要撤下正月裡擺放的供品,大家分食。供品以前用的就是“五百兩”中的錢,所以這個祭又稱為“下五百兩祭”。
後殿正中供奉著聖主白宮,忽蘭白宮和準格爾伊金白宮一左一右。供桌上,供品堆得像小山一樣,羊油饊子一層層地碼了一尺來高。這種羊油饊子是蒙古族在遊牧生活中創造出的食品,原料有白麵、素油、糖和白礬。做法也很簡單,把素油、糖、白礬和在白麵中,面要和得軟硬適中,和好的面揪成小面劑,在案板上搓成細長條,對摺幾次,扔進滾熱的羊油鍋裡炸熟。晾涼之後,表面裹著羊油,看上去黃白相間,吊人胃口。不過達爾扈特人家制作的羊油饊子是長方形網柵狀,跟別處的不一樣,據說這種特殊的形狀跟成吉思汗有淵源,象徵著蒙古大軍渡黃河時用的筏子。
“下五百兩祭”(2)
“下五百兩祭”總共持續了一個多小時,誦經、上香、獻酒、獻全羊,沒有人統一指揮,但一切有條不紊。
敬獻的全羊是吉仁巴雅爾大哥頭天就準備好的,據說煮了兩個多鐘頭。吉仁巴雅爾的家族一直都是祭祀的“後勤部長”,負責準備祭品。七八歲時,吉仁巴雅爾就看著爺爺用棉花捻燈芯。越是大祭,點的酥油燈越多,爺爺就越辛苦。燈芯長短不一,適合不同大小的酥油燈。如今,吉仁巴雅爾接過了家族的擔子。和爺爺當年做的事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