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老師序 通情達理(1)

艾豐

蕭然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年齡雖然相差很大,他總是叫我“老師”,對我很尊重,甚至很感恩,他的文章中,有幾處提到我們的友情和我對他的幫助,也很推崇我的一些觀點。但我總是把他看成朋友,因為彼此可以無話不說,沒有什麼客客氣氣的形式,且能夠相互理解,我也從他那裡受益不少。

這種“至交”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經歷?由於年齡差距很大,生活經歷很不相同,不是。業務?確實一起寫過幾篇文章,而且合作愉快,但有這樣關係的人還不少,並沒有達到和蕭然這樣的關係,也不是。脾氣?我脾氣比較張揚、外向,他的脾氣比較柔和、內向,還不是……想來想去,從人際交往角度說,恐怕是這樣一條:他很“通情達理”。這似乎是很平常的評價,但細想起來,真正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真正做得好的人也不多。所以也是很高的評價。

“通情”,首先是一個“情”字。蕭然有比較高的情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重視感情的價值,認為那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一位網友評價蕭然,說他是才情第一、才氣第二、才華第三。把才情列在第一位,我是同意的。我和他原來是合作關係,他進入人民日報後是上下級關係,後來我到了別的單位,沒有什麼直接關係,再後來我退下來了,更沒有什麼資源交換的關係。無論什麼關係,感情總是一貫的,而且越來越深厚。“君子之交淡如水”,指的是利益關係要淡,而不是感情無所謂。如果一切以眼前的現實利益為轉移,便談不上什麼真誠的感情。其次是一個“通”字。“通”是感情得以成立的條件。你的感情和我的感情“通”起來,彼此才能建立感情。我的情,你不懂;你的情,我不懂,再深的感情也沒有用,甚至會發生誤會。他首先對別人感情能夠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總從自己的一相情願的感情出發,所以有比較強的“通”的能力。

“達理”,首先是一個“理”字。“理”者,“事理”和“世理”也,即客觀事物的道理,人際交往的道理。有些人只知利而不知理,有些人連利也不懂,只知道“混”,這樣的人一點辦法也沒有。平常說,“寧可跟明白人打場架,不和糊塗人說句話”。為什麼?因為明白人講理,糊塗人無理可講。其次是“達”,即知理、懂理、悟理。在這方面,蕭然很聰明,往往能夠很快地悟到世事中的道理,並且善於用很“講禮”的形式把“理”體現出來。

過去,我只是感到蕭然很“通情達理”,但為什麼能夠如此,卻從來沒有深入地思考過。最近,他準備把在自己博克上寫的80篇文章出版,叫我給這本書寫個序言,我很有興味地一口氣把這些文字讀完,似乎我得到了比較深入的答案。雖然這些文章都是急就章,文字和結構都可以再嚴謹一些,但從瞭解一個人的思想和內心來說,可能這樣更好,因為它更本色,更真實,更自然。

這些文章的內容,大家可以自己去看,這裡不再綴述。我也摹仿每篇後面附錄的網友的評論那樣,來幾點評論。也算是我自己對相關內容的一點理解,說出來,既求教於讀者,也求教於蕭然先生。

評論一:理解佛教

《蕭然禪語》是對佛教教義的深刻領悟,稱做“禪語”名副其實。一般人對佛教有兩種誤解。一種誤解,認為信教就是迷信,既然佛教是宗教,那麼信佛就等同於迷信。這是不瞭解宗教的實質。另一種誤解,認為信佛就是“求佛”,人生中遇到什麼疑難問題,主要是官、財、名、色、安等方面的問題,求佛幫助解決。燒香時許個願,願望實現了,再去燒香還願。這是對佛教的實用主義態度。

蕭然信佛,主要是作用於自己的“心”,作用於自身的信念、理念、心態、道德的修煉和提升。這就抓住了佛教的“佛在心中”的要義。佛教的深刻性就在於它是從生死、善惡、苦樂等最基本的矛盾中去思考人生、認識人生、把握人生。如何對待生死、善惡、苦樂,這是任何人都必然遇到的。因此,即使是不信佛的人,瞭解一下佛的教義,也是有益處的。這大概是毛主席當年曾經讓大家去讀一讀佛經的原因吧。順便說一句,毛主席還認為佛教與其他宗教相比,可貴之處在於它反對等級觀念,是平民的宗教、大眾的宗教。佛教有所謂“眾生平等”、“普渡眾生”,有所謂“人皆可以成佛”,甚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想,人們領悟一下佛的教義,不僅對個人的修養,而且對於建設和諧社會,總會是有相當的積極意義的。

老師序 通情達理(2)

評論二:重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