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是專制,而是語言的暴力、審美的平庸和生活的猥瑣。”
“活著精忠報國,死了要孝敬父母。”
1979年10月22日,許世友將軍給大兒子許光寫了一封信:
許光:
郵去現金伍拾元整,用這筆錢給我買一口棺材。我死後不火化,要埋到家鄉去,埋到父母身邊,活著精忠報國,死了要孝敬父母。
我今年74歲了,身體很好,活到*十歲,也只有十多年了,你們可以先作準備。
1985年初,許世友交代秘書給*中央寫報告,說自己來日不多,對組織別無他求,請求中央在他死後實行棺葬,理由是自幼參加革命,報效生母不夠,活著盡忠,死了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
*在報告上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辭世。下葬時,靈柩裡放了幾件物品:他生前戴的歐米茄手錶,天天聽的半導體收音機,一瓶茅臺酒,一支獵槍及100元人民幣。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個體戶(1)
1980年12月11日,19歲的溫州姑娘章華妹從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到了一份特殊的營業執照……工商證字第10101號。讓她沒想到的是,這張用毛筆填寫並附有相片的營業執照,是中國第一份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她本人則成為了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合法的個體戶。
當章華妹接到領證通知時,她卻有點猶豫:領還是不領?領了,被登記在冊,以後割資本主義尾巴,那一紙證書豈不成了證據?
章華妹的父親對她說,國家說要改革開放,領了總不會有錯。章華妹這才領了執照,把它高高掛起來。
之前,章華妹的同學見了她都把臉轉過去。不久,社會上就有了這樣的順口溜:“政治上是光榮戶,生產上是鬥爭戶,倒不如去當個體戶。”那一紙證書,成了光榮的證據。
“這可是上面批的第一家個體飯館,你要好好開,千萬別給政府抹了黑!”
1980年9月30日,北京東城區翠花衚衕,只有四張桌子的悅賓餐館開張了。頭一天,東城工商局一位領導專程趕來,裡裡外外仔細地看了一遍,又問了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