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抬頭向前看,低頭向錢看,只有向錢看,才能向前看。”

1986年12月30日,中央電視臺的節目嚴厲批判“有的經濟學家講‘一切向錢看’、鼓勵職工‘斤斤計較’的錯誤”。

1992年,小平南巡後,《人民日報》上一篇文章題為《要發財,忙起來》。

“你這個記者好大膽,敢與我們的總書記吵嘴,該揪耳朵。”

1983年6月1日,中央召開*黨派會議。會上,*提出了“毋忘團結奮鬥,致力振興中華”的口號。散會後,前來採訪的新華社記者李尚志請示*:能不能把這個對聯寫進報道中?“什麼對聯?”*問。“就是‘勿忘團結奮鬥,致力振興中華’。”*笑了笑,“那算什麼對聯,我不過是總結大家發言罷了。”由於*是即席講話,準確起見,李尚志把採訪本遞給他看。“有個字不對。”*邊說邊用筆將“勿”改為“毋”。李尚志正準備離開,*又把他叫了回來。“我還想改兩個字。把‘致力’改成‘務期’,你看怎麼樣?”“不好。”李尚志非常乾脆地答道。*開玩笑說:“你這個記者這麼厲害呀?我講的順口溜,我自己要改都不行嗎?版權是我的嘛。”“不好就不要改嘛。”李尚志堅持自己的觀點。其他領導人過來了,愛同記者開玩笑的中央書記處書記陳丕顯笑著揪李尚志的耳朵:“你這個記者好大膽,敢與我們的總書記吵嘴,該揪耳朵。”

李尚志趕緊說:“不敢,不敢,我只是作為一個普通黨員,向總書記提個建議。”他把剛才爭論的內容向其他領導人作了彙報。他們也主張不改為好。*哈哈大笑起來:“鬥不過你們年輕人。好,就按你的意見辦,不改啦。”

“不能把與領導同志意見不同說成是‘同黨不保持一致’。”

路透社1983年12月報道,國家科委發表了一個“不尋常的開明的”彙報提綱,鼓勵科學家們在不受政治干涉的情況下自由地討論科學問題和學習外國同行的成果。彙報提綱中說:“在自然科學和技術工作中不要提反對精神汙染。”“自然科學和技術是沒有階級性的,不要把當代人類創造的新成果當作異端邪說、資產階級糖衣炮彈。”“不能把與領導同志意見不同說成是‘同黨不保持一致’。”

“我們認為,我們經濟上的領先地位並不能抵消我們政治上的落後面。我們願意再次強調,我們對未來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現和平的而且有效的*化。”

1983年10月5日,中英談判期間,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香港大學學生會、香港工藝學校學生會以及英國香港學生聯合會就香港問題致函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對於香港現狀,信函中如是說。

信函中稱:“這裡有訊息說,中國不會同意香港搞*改革。頗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從過去歷史中發現,阻礙香港*化的是立法局和行政局的議員。英國在過去幾年中沒有給我們帶來*的信仰和*的實踐,這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我們關心的主要事情不是挑毛病,而是尋求建立一個能滿足人民意願,認真負責的政府。在這個政府中,決策人的權力應當真正由人民透過*程式授予。我們認為,能否為建立這樣一個政府創造有利條件取決於能否儘早解決主權上的爭端和兩國能否互相合作。”

。 想看書來

在血泊中升起黎明的今天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這是北島寫於1976年的詩作《回答》中的頭兩句。1979年,《詩刊》3月號轉載了《今天》創刊號上的這首詩,4月號又發表了舒婷的《致橡樹》。

1978年12月23日,北島、芒克在北京建立了民間刊物《今天》。在發刊詞中,北島寫道:“在血泊中升起黎明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五彩繽紛的花朵,需要的是真正屬於大自然的花朵,需要的是真正開放在人們內心的花朵。”

這一年,王家新剛進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就讀,年初開學,他班上的北京同學紛紛帶著《今天》到校。“詩還能這麼寫?”大家驚呼著,這本刊物迅速風靡校園。

1979年4月8日,《今天》在玉淵潭公園組織了第一次詩歌朗誦會,上千人參加,場面非常熱鬧。警察們在一旁觀察動靜。

1981年,《今天》被查禁,18個月中出了9期。

而此時,一個全民讀朦朧詩的時代已經拉開了序幕,《朦朧詩選》成為當時大學生幾乎人手一冊的床頭書。

多年後,在《今天三十年》一文中,北島寫道:“《今天》反抗的絕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