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便宜了他,讓趙小高當個押糧官,必要的時候給小太監過一手。計議停當,王書貴上朝將邊關急電向小皇上奏道:
“吾皇萬歲、萬萬歲!臣接邊關急報,左單于佈雷達統一了周邊部落,擁兵二十萬,來勢兇猛,已經攻下我肅州、甘州、涼州等重要城鎮,不日即到金城關。”
小皇上聽說有兵來犯,立刻就傻了眼,喘了口粗氣問道:
“依相父的意思該如何處置?”
王書貴言道:“陛下不必驚慌,所謂兵來將,水來土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有兵部尚書、潘又安潘大將軍在,何慮區區胡虜?”
小皇上點點頭說:“沒料到相父和朕想到一塊兒了,朕也是這個意思。執事太監快快傳朕旨意,即令皇弟潘又安明日校場點兵,速速剿滅番賊。”
小太監突然聞聽邊關有失,接著老賊又舉薦他為征討大帥,略一沉思,上前秉道:
“陛下,臣有一事啟奏。”
小皇上笑道:“皇弟呀,你跟我誰和誰,還這麼客氣幹嘛?但說無妨。”
小太監說:“這次出征,關乎江山社稷大事,必須有大批眾將隨從。”
小皇上搖搖手說:“兄弟,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把朕當傻瓜了,誰說讓你單打獨鬥去了?”
小太監說:“陛下,除了眾將之外,臣還要保舉一人。”
“你要誰去,儘管說,朕恩准就是。”小皇上回道。
“九門提督曹安民。”
“這麼簡單的事還值得一說,你帶他去就是了。”
“不光是帶走,曹將軍還有冤屈需要澄清。”
“他有什麼冤屈?好好的一個九門大提督當著,頓頓有酒有肉,朕又賞他十位嬌娘,上次在相父門前殺了人都沒追究他的責任,他要是是冤枉了這世界上冤枉的人就多了……”小皇上喋喋不休的說。
小太監明白,和這個傻子一句半句說不明白,如不說清又怕夜長夢多,老賊背後使壞。於是發急道:
“皇兄,只要您恕他無罪我就敢說。”
“這還不容易,”小皇上張口就說,“從即日起,即便是九門提督曹安民有欺君之過也恕他無罪!”
小太監知道皇上金口一開諒無顧慮,於是就說:
“曹安民曹將軍本是蒗蕩山的土匪頭兒,她不是男人,而是個女兒,她的原名叫曹花枝。”
小太監此言一出滿堂盡是低低的驚訝之聲,猶如平靜的塘湖裡落下一塊石頭,泛起陣陣漣漪。
“啊!?”小皇上叫道,“這還了得?”
王書貴恍然大悟,怪不得呢!遂急忙出班奏曰:
“曹花枝犯欺君之大罪,理應滿門抄斬,株連九族。請皇上頒旨,即刻捉拿犯將曹花枝一干人等。”
第一六四章 小太監點兵演武場
王相說話,小皇上一般是不能不尊的,正要開口宣旨,突然他多了個心眼,遂低下頭去問道:
“相父,既是曹花枝犯欺君之輩,剛才皇弟潘又安又替犯將說話,是否一併拿下?”
拿下潘又安,這當然是千載難逢、求之不得的大好事!王書貴斜眼瞅了瞅小太監,稍一沉呤便道:
“潘大人包庇犯將,照理應該一同問罪,不過……”
“不過什麼?潘又安如何治罪,老愛卿你倒是說話呀?”小皇上緊追不捨。
“眼下邊關事急,國家正在用人之際,可命他戴罪立功,歸朝以後再議不遲。”王書貴侃侃而言。
“皇弟你的意思呢?”小皇上轉又去問小太監。
小太監站在那兒還沒動地方呢,見問便說:
“陛下,你還是把我也關起來吧!等把事情弄清楚再說。邊關的事另請高明吧,誰愛去誰去,反正我是不去了。”
小皇上一下子慌了神,連忙搖手製止道:
“不可不可,關誰也不能關你呀!萬一你手下那一幫子人再鬧起來,找朕要人,又是大麻煩。”
“要我帶兵打仗,就得按我的意見辦!曹花枝的冤案可以暫且擱置,不過人必須得隨我出征。”小太監據理立爭。
“行行,”小皇上和皇太后曾經有一個不成文的私下約定,但凡是小太監和王丞相發生爭執,一律按小太監的意見辦,因而小皇上照章辦事說,“執事太監速速傳旨,著皇弟潘又安領兵掛帥,擇吉日校場點兵出戰。”
“還有一事。”小太監言道。
“還有何事?”小皇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