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5章 世界,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變化

常浩南的方案畢竟經過了好幾天的深思熟慮,而且還帶著重生者特有的先知buff,自然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於是在經過一番簡單討論之後,便被最終確定下來,成為了整個國防科工委應對這次日企大規模造假事件的官方計劃。 而且,在這次領導班子擴大會議的最後,還像模像樣地給這個計劃起了個略顯中二的名字—— 代日計劃。 意思是要利用這次機會,重新塑造華夏工業的形象,並取代日本,在國際供應鏈體系上佔據一個至少是中端的位置。 這可以說是一個決定性的跨越。 要知道,眼下這功夫,華夏在這套體系裡面根本還屬於不入流的程度。 連低端都算不上。 如今處在供應鏈低端位置的主要是韓國。 正常情況下,華夏需要按部就班,像是打怪升級那樣,先進入國際供應鏈,佔據或者取代韓國的位置,然後才有向日本發起挑戰的可能。 這也是上一世,華夏工業用了21世紀前20年才完成的任務。 但是如今麼,時代變了。 由於常浩南對於華夏總體工業水平的貢獻,以及日本人自己的助攻。 這個過程,完全有可能提前20年被直接完成。 甚至是在位於中間的韓國人完全察覺不到的情況下。 類似於卡bug速通遊戲,中間的雜兵和精英怪直接略過,只打重點的階段性boss。 當然,以華夏的體量來說,只要有一部分拔尖的企業能佔住中端位置,那緊隨其後的大軍也不可能放過更往下的部分就是了…… 什麼叫行業百草枯啊? 什麼叫發達國家粉碎機啊? 戰術後仰.gif。 當然,這些都是要等到計劃完成之後才能產生的影響了。 就眼前的事情來說,當務之急還是要在國內來一次全方位的供應商可靠性排查。 不僅僅是日本企業,而是要趁著這個機會,把涉及到重點專案和命脈行業的濫竽充數之輩儘可能清除出去。 會議結束之後,正準備收拾東西離開的常浩南被丁高恆在後面叫住: “小常,等會還有工作要忙麼?” 前者回過頭,一時間摸不準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只好先給了個進退兩可的回答: “沒什麼特別要緊的事情,供應商排查這個事我們集團平時就一直在做,所以這次反而不用搞什麼大動作,模鍛壓機和太行發動機兩個大專案目前也都在正軌上,不急著需要我幹什麼。” 聽到常浩南說起渦扇10,丁高恆也瞬間來了精神,暫時偏離了最開始的話題: “渦扇10那邊,我之前聽說風扇和壓氣機已經基本走完設計流程了,現在的進度怎麼樣?” 對於一些重點專案,肯定會定期給上級單位,也就是國防科工委和總裝備部提交進度報告。 根據專案性質和規模的不同,具體的彙報頻率一般是每季度、每半年或者每年一次不等。 這個數字是根據長期以來的經驗確定的,屬於是在上級的資訊更新頻率和下面的文字工作負擔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過去,這套體系一直執行的都很不錯。 哪怕效率比較快的專案,一般情況下每個季度能取得一點值得彙報的進度就算是不錯了,大部分內容都是跟上次差不多的。 然而到了常浩南這,1998年2月和1997年11月的兩份報告之間,除了作者和標題之外,就幾乎找不見什麼一樣的地方…… 真要是每次做出點啥來就彙報一次,那估計得改成周更甚至日更…… 但是專案進度報告又不是寫網路,真要是每天交一次,那無論寫的人還是看的人恐怕都受不了。 所以,儘管距離上次看報告才過去一個多月,但丁高恆已經有點迫不及待想要催更了…… 常浩南最近雖然不在盛京,但對於專案進度還是日常關注的,因此自然是對答如流: “不光風扇和壓氣機,各個大部件的單項設計基本都已經結束了,現在海總正帶著整個專案做全機整合,順便根據不同子系統之間的匹配情況進行微調。” “就正常的專案進度來說,下一步應該是對各部件進行部件級的效能測試,但因為渦扇10是設計和生產兩頭同時進行,所以在那之前,還得等黎明廠那邊對這次使用的大量新工藝進行協調和測試。” “你們這進度,簡直日新月異啊……” 饒是丁高恆早有心理準備,也還是對這個效率感到咋舌。 要知道現在距離常浩南走馬上任渦扇10的總設計師才過去不到一年功夫,紙面設計工作就已經進入尾聲了。 擱在過去,立項之後一年也就是能把技術方案定下來,具體的設計工作都輪不到開始……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參與專案的同志來自很多不同單位,所以花了一段時間適應,效率稍微低一些,後來大家的工作方法匹配起來,進度自然就會快起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