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干擾裝置的第一臺樣機,其實已經在電子14所那邊開始試製了。 只不過,在手頭沒有軍用gps導航模組的情況下,目前只能對粗捕獲的c/a碼進行逆向識別。 但問題在於,c/a碼本身就是完全公開的東西,根本用不著常浩南和徐洋開發出的那套複雜演算法做轉發式干擾。 直接用生成式干擾的效果也很好,而且成本還更低,因為不需要實時轉譯,只要提前生成好等需要的時候再發出去就行了。 所以樣機只做到了最後一步,就沒再繼續下去 現在總算是能完成最後一個步驟了。 而且,因為是一次拿到了兩套,所以甚至還能留出一套來進行干擾效果測試。 不得不說運氣絕佳。 不過,現在徐洋那邊還沒有保密專線,這次的事情又涉及到不方便在公開線路中說的內容,所以常浩南只好委託丁高恆把事情的原委給通知過去。 在3月的大會結束之後,軍工系統五大總公司的集團化改革也正式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甚至相對比較容易拆分的核工業和兵器工業總公司都已經開始了轉改過程。 在這種節骨眼上,新成立的幾個集團公司自然都希望能多拿到一點有說服力的技術,把這開門第一炮給打好。 根據供貨協議,後續的其它裝置和生產線,將採用類似殲11的方式,逐步提高國產化率,並最終在國內實現完全生產。 那是一個完成氮化鈦鍍膜的渦輪葉片。 手裡還拿著幾張紙和一個金光閃閃的零部件—— 不過這種事情的敏感程度恐怕更高,哪怕在保密專線裡面都沒辦法直說,只好暫時壓下內心蠢蠢欲動的八卦慾望了。 上個月末,也就是常浩南忙著成立火炬-c.b.法拉利合資公司的事情那段時間,黎明公司也在俄方技術人員和技術資料的幫助下,成功建設了一條完整的多弧離子鍍生產線。 實際上,他也非常好奇,到底是在一個什麼樣的場面下,我們才能經由海上自衛隊的手,搞到一個美國生產的無人潛航器。 萬一被當做是陽奉陰違,暗中表達對大政方針的不滿,那可就徹底完蛋了。 用來對氮化鈦鍍膜的效能進行實際生產檢測。 畢竟,集團化改革是最上面推下來的任務,要是改完第一年的經營情況就拉胯…… 他的身後,則站著包括俄方進出口公司代表,以及國內其它幾家重點軍工企業派來考察的技術人員。 之所以沒用渦扇9,是因為這個鍍膜實在有點貴,無論渦噴14還是渦扇9的量產型都有點上不起,所以就直接從同車間拿了個最近生產出來的工件去做了。 而被常浩南做主換過來的這套多弧離子鍍技術,剛好是一個能極其短平快地提高產品質量和效能的東西。 渦噴14上面的。 眼下還是盛京這邊的事情更重要些。 “常總,結果已經出來了,這是檢測報告,還有樣品。” 沒等多長時間,就有一個穿著工裝的年輕小夥從車間外面一路小跑進來。 而現在,常浩南就站在一臺對於他來說頗為熟悉的離子鍍裝置附近,等待著第一個正式按照量產標準下線的工件完成檢測。 這也是華夏第一條全流程都在國內完成的氣相沉積鍍膜產線。 氣喘吁吁的測試工程師說著把兩樣東西一起交到常浩南手中。 因為是正式且完整的檢測,因此報告上面的內容很多。 常浩南直接用最快的速度翻到了重點部分: “膜層厚度均勻……” “覆蓋率100%……” “膜層結合力175n……” “等等……” 這個數字直接讓常浩南雙眼瞪大: “我艹,175n?” 他瞬間想起來了自己上輩子用過的那臺stankin-nbc-1多功能鍍膜系統。 標稱和實測的膜層結合力都是100n出頭。 當時感覺效果已經很好了。 現在看來…… 原來你們還tm藏了點是吧? 站在後面的俄方進出口公司代表謝爾蓋·沃龍佐夫從大概十年前就開始跟華夏打交道,也因此在蘇霍伊公司牽頭成立了這個專門負責面對國際市場的聯合公司之後,順勢成為了對華業務的高階專員之一。 他當然是會說中文的,不過“我艹”二字中所蘊含的千萬種含義,一個外國人確實很難在短時間內參透。 沃龍佐夫還以為是資料出了什麼問題,趕緊湊上來看了幾眼: “常先生,這些資料都是正常的,175n的結合力對於鍍膜來說已經是非常非常牢固了,現在普通的鍍膜手段最高也只能做到50-60n而已,我們的技術是三倍還有餘……” 常浩南壓下心中奔騰的羊駝,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道。 畢竟是上輩子的事情,他也不可能真拿出來說事。 何況人家技術手冊裡寫的也是100n沒錯。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