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1章 一人三獎!

常浩南的一人三獎,以及真情流露的獲獎感言,直接把現場所有人的情緒給調動到了最高點。 考慮到大家原以為今天晚上的高潮部分應該是劉振響的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所以這已經相當於第二次情緒峰值了。 相當於有點透支。 而且,持續了一整個下午的典禮此時也已經接近了尾聲。 所以,到了最後一部分自然科學獎頒獎的時候,雖然主持人仍然在盡職盡責地調動現場氣氛,但別說是其它人,就連獲獎者自己的興致都已經沒有那麼高了。 唯一的驚喜可能在於,同為華夏科學院計算所的專案“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演算法”也獲得了自然科學獎的一等獎。 這麼一來,科學院計算所這次也算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別看常浩南一個人就拿了三個獎,但這三個獎的申報單位分別是京航大學/華夏科學院計算所(差分進化演算法)、華夏科學院下屬火炬集團(模組化防洪裝置)以及京航大學/華夏航空工業總公司(惡劣氣候條件預測與防範)。 相當於從這裡面還分到了半個。 所以,單是這一屆評選,計算所就拿了兩個半一等獎,還有一個不太起眼的專案“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理論與演算法的新進展”拿了二等獎。 在各個單位裡面,絕對算是翹楚了。 不過,可惜的是,“哈密爾頓系統的辛幾何演算法”專案的第一完成人馮康院士,早在1993年就已經仙逝,只能由已經升任計算所所長的李傑院士代為領獎。 算是留下了些許遺憾。 馮康院士1957年調入計算技術研究所,可以說是華夏計算數學的奠基人。 他的成果“基於變分原理的差分格式”獨立於西方建立了有限元方法,相當於常浩南的直接前輩。 只可惜後者重生回來的時間節點有點晚,沒能落著機會跟這位傳奇大拿見上一面。 而由於常浩南的自然科學一等獎之前就已經領過了,所以李傑領完獎,並發表完獲獎感言之後,整個頒獎儀式也就進入了尾聲。 當然,這麼多學術界的大佬湊到一塊,自然不可能領完獎就丟下人家不管了。 晚宴還是不能少的。 在會場場務人員的引導下,眾人陸續離開會議廳,向二層宴會廳移步。 不過技術人員畢竟不是令行禁止的軍人,加上場務也沒有什麼強制力,因此總的來說,人流還是以三五成群的形式在挪動。 而常浩南的身邊,也很快聚起來了這麼一群人。 當然,都是或多或少和常浩南熟悉點的。 在今天下午之後,常浩南絕對會變成學術界一顆炙手可熱的新星。 但要是真的完全不認識,也沒個人引薦的話,硬往上貼總歸還是比較尷尬的。 “你竟然真的同時報了這麼多專案,而且還都評上了……” 徐洋可能是整個會場裡面年齡跟常浩南最接近的,相處起來自然也比較自然。 “這個麼……我之前也沒想到,本來是以為能評上一個就不錯了……” 常浩南手裡拎著那個不起眼的布兜子。 如果不是隨著他走路的動作發出微弱的“叮叮噹噹”聲,那麼恐怕任誰也不可能猜到,裡面裝著三份象徵華夏科研界最高榮譽的獎狀和獎盃。 他說的確實是實話。 直到第二次領完獎回到座位上之後,常浩南才稍微回過味來。 根據之前劉振響講過的科學技術獎評獎規則,特等獎的評選需要額外提名,再上報給主管部委,以及更高層級的領導批准。 所以,息壤防洪套件獲得的技術發明特等獎,肯定是來自上面的授意。 也就是把抗洪搶險過程中的榮譽“折算”進來的結果。 畢竟,雖然這個東西確實在諸多地方做到了力挽狂瀾,但真要說起來,跟十五年前獲得同樣獎項的雜交水稻比還是差點意思…… 排除外部因素的話,常浩南自己覺得也就能拿個一等獎差不多…… 至於另外兩個,應該完全是由於三個獎項的評選委員會之間沒有相互通氣,也完全沒想過會有一個人在同一年提交好幾個評獎專案…… 當然,評選結果最終會彙集到科技委主管領導,也就是宋建手中。 但上面已經擺明了要給常浩南的貢獻做出獎勵,況且常浩南的火炬集團又算是他科技委下屬的企業,因此完全沒道理阻撓。 總之,實打實的貢獻,加上諸多機緣巧合,成就了常浩南今天一人三獎的封神傳說。 說話聊天間的功夫,人流也陸續上樓,進入了宴會廳。 這種級別的正規宴請,肯定還是要搞傳統的中餐形式。 總之,就是要分桌的。 一般情況下,是按照參與者的所在單位,以及獲獎級別來分配位置。 不過,常浩南一個人給四個單位拿獎,確實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那意思,所以最後只好按照火炬集團,給分到了華夏科學院和國家科技委的其中一桌。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