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邊。 在那天跟徐洋聊過之後,常浩南馬上就聯絡到了丁高恆。 當然,茲事體大,不可能在電話裡面三句兩句說清楚。 因此,他又花了幾天時間,把整個gps干擾裝置的研發思路寫成了一份報告,然後找了個時間,親自去國防科工委送了一趟。 丁高恆的辦公室,對於現在的常浩南來說幾乎比家都熟悉。 “這個……就是你前幾天打電話過來跟我說的那個gps干擾裝置的方案?” 丁高恆把那份看上去足有大幾十頁的報告接到手裡時,整個人直接愣了一下。 雖然在之前看同樣由常浩南一人所著的《航空發動機進氣畸變試驗與評定方法》時,他就見識過了對方那堪稱驚人的思路梳理能力。 但那份材料畢竟是經由第三方轉交到科工委的,實際上並沒有人知道常浩南具體花了多長時間寫完。 所以受到的衝擊還不夠直觀。 但是這次,丁高恆可是結結實實地清楚,手裡這份沉甸甸的報告,是不到一週之前,常浩南才開始動筆的。 “對,不過這個這麼厚是因為裡面包括了不少演算法的解釋和推導,跟思路有關的內容,您看一下最後總結部分那十來頁就可以了。” 常浩南說著把帽子和圍巾摘掉放在一邊,然後坐在辦公室側面的沙發上。 而丁高恆則已經飛快地從抽屜裡拿出自己的老花鏡戴起來,緊接著翻開剛剛拿到手裡的報告。 “衛星定位,還有衛星制導,一直是咱們國家的一塊心病啊。” 他一邊掃過面前的一行行文字,一邊帶著些許感慨地說道: “95年八九月份的時候,當時巴爾幹半島上正在打波黑戰爭,咱們在薩拉熱窩的駐外人員,親眼看見美軍發射的導彈指哪打哪,兩個緊挨著的倉庫,三發導彈能一起命中其中一個,另一個除了受到一些衝擊波的波及之外根本沒有損傷……” “後來才知道,那是美軍諾曼底號巡洋艦發射的總共13枚戰斧導彈,也是帶有衛星定位系統的巡航導彈第一次投入實戰,真是實實在在地給咱們長了長眼……” “從那之後,打巡航導彈,還有防精確制導,就成了解放軍各級單位必練的東西……” 丁高恆的注意力逐漸被報告裡面的內容吸引,話說到這裡之後便沒有繼續下去。 但是後面的內容,不言自明。 “新三打三防”雖然從95年就被正式作為一套系統性的訓練內容,但在技術手段不足的情況下,單靠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實現的效果總歸是比較有限的。 充其量也只能做到分散指揮、分散部署、強化偽裝這些被動應對策略,儘可能減少受到攻擊時候的損失。 至於把攻擊給抵禦下來…… 確實是沒那個條件。 實際上,在殲8c戰鬥機正式裝備海軍航空兵之後,飛行員練的第一個作戰科目,就是用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雷達結合半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去攔截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 用於模擬假想敵使用潛艇向我沿岸城市發動巡航導彈打擊時候的應對策略。 足以見得這時候解放軍對於這些遠端精確制導武器的擔憂。 而如果能夠干擾這些武器所依賴的gps系統,哪怕只是有限干擾,也能大大減輕解放軍和沿海重要目標所面臨的空防壓力。 “這個裝置,還可以整合起來,安裝在飛機或者是車輛上面?” 看到中間對於gps干擾機作戰模式的想定之後,丁高恆的眼中直接精光一閃。 “為了保證干擾訊號的置信度,這個裝置對於發射角度有比較苛刻的要求,換句話說就是作用範圍接近一個圓柱體,面積不大,但高度接近無限,為了保證干擾效果,最好是能距離目標比較近,甚至是在中途提前實施干擾。” “後面會提到,比如對於巡航導彈這樣的目標,最好的辦法是用飛機在導彈飛行途中進行伴隨干擾,向目標輸入錯誤的高度和位置資訊,誘使導彈提前墜地或者墜海。” 一番話說的丁高恆連連點頭。 “這麼說,如果裝在車上,就能對陣地和指揮所之類的高價值目標進行伴隨掩護,相當於在小口徑高炮這原本的最後一道防線後面,又支撐起了一道屏障。” “就眼下的實力對比來說,減小空防壓力,就是拯救戰士們的生命!” 報告越往後看,丁高恆臉上的表情就越是興奮,甚至翻閱的動作都跟著輕快了不少。 …… “也就是說,現在你們需要的,就是一部軍用的gps定位接收機?” 許久之後,丁高恆意猶未盡地放下報告。 看樣子他是還想從頭再看一遍。 不過忍住了。 “不是一部。” 常浩南搖了搖頭: “干擾機需要接受和解析gps星座發出的定位訊號,然後才能透過報告裡面提到的演算法進行轉譯。” “考慮到我們暫時不具備原樣復刻美軍裝置的能力,暫時只能把它當做黑盒來看待,所以……應該是每一部干擾機都需要一部軍用的gps定位接收機。”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