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操縱穩定性有著極強的信心。
而且,這個型號從1997年中才有相關資訊,如今才兩年多點的功夫,就已經走完了測試流程。
他合理推測,華夏人恐怕早就已經開始研究DSI進氣道的相關技術,只不過一直暗中進行,沒有被任何人發覺
這就有點嚇人了。
周瑞夫皺了皺眉頭。
後面兩個大型機編隊沒什麼好看的,轟6哪怕在華夏這邊,也不算什麼新裝備了。
殲8D雖然服役沒幾年,但本質上和殲8B的差別不大,當年和平典範的時候已經被看了個光。
他有些期待的反而是96年第一屆香洲航展上露面的那個型號。
根據部署在盛京的內線爬牆,以及衛星照片綜合推斷,華夏應該已經裝備了34個團的殲8C。
海空軍此前進行過幾次試探,但華夏人的警惕性很高,即便出動殲8C,也極少會進行長時間目視接觸。
因此,目前還不清楚量產服役的版本和最初版本之間有沒有差別。
換句話說就是是否減配。
如果沒有,那麼這個型號的威脅應該還是不小的。
雖然機體還是二代機,但是從當初飛行表演的動作來看,部分效能相比幻影2000這樣的輕型三代機都不遑多讓。
但越是盼著來越是不來。
第四和第五個編隊都是殲擊轟炸機。
周瑞夫對殲轟7的感知不深,但他知道此前空中自衛隊的F4EJ曾經跟這種型號交過手,在視距內沒有討到過什麼好處。
“等等”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突然注意到,這些華夏飛機都是掛著彈藥的作戰形態:
“有點意思”
相比于飛機本身,周瑞夫對於這種細節上的變化更加感興趣。
這似乎說明華夏空軍的訓練強度和地勤維護水平正在逐漸提高。
別小看這一個小小的掛彈動作。
掛架和導發架屬於飛機身上最容易出故障的地方之一,而且每架飛機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維護起來的工作量很大。
萬一掉個副油箱或者導彈什麼的下來,可就樂子大了。
既然他們敢這麼搞,說明對於飛機的維護水平信心很足。
當3組總共12架殲8C出現在取景框裡面的時候,周瑞夫除了按動快門之外的第一反應,是瞅了一眼不遠處之外的英國武官。
他知道在大概兩年前,一支皇家海軍艦隊被幾架華夏飛機低空突入防空圈,其中有一架飛機模仿馬島戰爭時的阿軍A4,向皇家方舟號投擲了兩具副油箱。
似乎就是殲8C乾的。
這件事後來被低調處理了,包括在場一艘民船上的記者拍到的照片也都被銷燬,皇家海軍對具體情況更是諱莫如深。
但大概經過不可能瞞住內行人。
果然,英國武官並沒有抬頭,而是一臉複雜地把目光投向對面的人群。
周瑞夫的心情忽然沒那麼糟了。
他把相機從脖子上摘下來,準備取出膠捲。
按照此前的估計,殲8C出場過後,應該就沒什麼重要的東西了。
最重磅的無非是蘇27SK,但這個型號對於美軍來說並不陌生。
他們甚至已經搞到了一架原裝的蘇27S,完全沒必要試圖從閱兵上看出些什麼來。
與此同時,女解說員的聲音也重新響了起來:
“現在飛過來的,是由某航空兵師兩個團混編組成的高空高速殲擊機梯隊,這是人民空軍在未來反侵略作戰中的主力機型,由三組,總共12架飛機編成”
直到這個時候,張老將軍沉靜如水的臉色終於再次有了變化。
如果說,剛才他的感覺還是任重道遠,那麼這個時候,至少算是曙光初現了。
“未來反侵略作戰中的主力機型”,這是在之前確定解說詞的時候,他親自加上的內容。
實際上,即便以眼下的視角來看,兩種國產三代機進展順利,大概會在幾年內開始裝備部隊。
殲8C的定位已經從前幾年的核心主力,逐漸變為負責過渡、以及特定攔截和偵察任務的型號。
計劃裝備量也從最開始的400600架減少了大約一半。
但是,他仍然把這句話給寫了進去
反誰的侵略,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反侵略,不言自明。
當年組織那場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