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7章 怎麼,你又要改國軍標?

事情已經走到這個地步,接下來的部分也就沒什麼好讓人擔心的了。 甚至於,後面一天半的評審環節中,既沒有評,也沒有審。 而是幾乎成為期末答疑現場。 總之場面一度非常精彩。 無論如何,渦扇10的設計評審會,終究還是順順利利地落下了帷幕。 “小常啊,這算是我開過的最累,但也是最輕鬆的一次評審會了。” 已經簽字簽到有些手痠的劉振響放下最後一份材料,擰好鋼筆帽,用另外一隻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後對剛剛從大講臺上走下來的常浩南說道: “以前那些評審會呢,其實根本討論不了太多細節,畢竟也就兩天時間,再加上前半天其實主要是熟悉整個專案和材料,中間還有好多問題要爭論,有的時候,到最後搞得都快要打起來。” 他的語氣頗為輕鬆,頓了一下之後又半開玩笑地繼續道: “不過這次你可是給我開了眼了,這常老師的答疑環節,光是一個下午就過了不下十五條具體的技術問題,效率驚人吶。” 全程有90%以上的內容都是他一個人在講,跟自家老母親上公開課似的,兩天下來嗓子都快冒煙了。 “是啊,腦子累,但省心,也省力氣。” 就當是發福利了。 儘管606所和410廠的後勤經費也和112廠一樣,由於大量訂單的出現而提升不少,然而在渦扇10專案開始之後,因為全國各地都派出人員常駐,導致負擔增加的更多,伙食也就是個餓不著的水平。 而十幾個專家組成員總共就說了剩下10%的話,平均下來每個人不到1%。 旁邊同樣在收拾東西的另外一名專家也接上了話,用更加精煉的語言總結道。 當然省力氣了。 雖然常浩南本人實在不覺得有什麼慶祝的必要,不過畢竟是盛京軍區方面做東,既不用他,也不用從專案經費裡面出錢,也不好過於強硬地推辭。 再者說,就算他和其他負責評審的專家們不缺吃不缺喝,但對於那些過來長見識的普通科研人員來說,這類吃吃喝喝的環節,在90年代末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 包括全程在後面聽報告的列席人員,也安排了比平時標準更高的會餐。 但渦扇10肯定是不需要後面的了。 “我們也就是準備的稍微充分了一點,對於專家們的很多高水平問題都提前準備好了對策,所以整個流程可能會順暢一些……” 在第二天中午的時候,李良新就表示軍區招待所晚上已經準備好了場地,請出席評審會的同志們一定賞光。 當然,最後的慶祝宴,是少不了的。 “二位前輩說笑了,評審會嘛,共同討論,共同進步,不管是爭論也好和諧也罷,都是為了專案能順利完成。” 其實常浩南也覺得這個評審會開的讓人撓頭。 其實一般來說,設計評審會不是開一次就結束了,初審、複審甚至三審四審都有可能。 不過嘴上還是要謙虛一下的: 其中大部分還是僅僅一兩句話的問題。 提問間隙還有水喝。 在把相關的檔案和材料交給機要人員儲存留檔之後,一眾人便浩浩蕩蕩地離開了大禮堂,準備前往之前李良新說過的位置。 也是在軍區大院裡面,不過跟之前幾天用餐的機關食堂不在同一個地方。 路上,常浩南再次找到劉振響,說出了自己這兩天以來一直在想的事情。 “劉院士,我覺得,咱們在設計評審這個環節的貫徹實施方面,還是存在一些進步空間啊。” 設計評審過去是總參謀部,如今是總裝備部主抓的事情,所以這個話直接跟劉振響說倒也無所謂。 但後者的反應還是頗有些出乎常浩南的預料之外: “你也有這種感覺?” 顯然,參與過更多設計評審環節的劉振響也有著差不多的感受。 不過,到了他們這個層面,僅僅發現問題那隻能叫口嗨,關鍵在於你要提出一個更有效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所以劉振響過去也只是跟幾個關係不錯的同行聊過這件事而已。 其中既不包括杜義山,也不包括常浩南。 “嗯……” 常浩南點了點頭: “其實我之前在翻一些研究資料和專案檔案的時候就有這種感覺了,只不過一直不是很直觀,這次親自參與過一次設計評審之後,才又多了不少想法。” 聽到這句話之後,劉振響反而猶豫了一下: “你們專案的這次評審,跟正常情況確實……有點差別,倒也不太好作為什麼參考……” 一般來說,哪怕主持專案的負責人水平很高,充其量也就是把評審會開成諸葛亮會,大家群策群力,總歸是能找出並解決一些問題的。 像這種開會直接開成上課的,恐怕只有建國初期搞兩彈一星的時候出現過。 但常浩南顯然已經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