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4章 大型模鍛件製造攻關小組(日萬,求月票!!))

<b></b>機械工業部下屬院校一共只有三所,其實也沒什麼好討論的。 最後大家還是一致決定要把廬州工業大學納入到科工委管轄範疇內。 除了需要在廬州設定一個配套院校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在於這所學校的車輛工程專業有一定的實力。 但又不是特別有實力。 這年頭在華夏學車輛工程,是真不知道出來之後能幹啥。 合資企業能提供的最好崗位也就是車間工程師,而國內自己的企業…… 不說也罷。 等到南汽和菲亞特那個聯合研發中心落地,情況可能會稍有好轉,但至少眼下確實沒什麼前途。 坦克與裝甲車輛倒是個出路,但1997年是啥概念。 96a和99都還沒著落,第二代的88a/b和更早的59/69坦克都已經停產,白板96坦克的數量稀少,整個華夏的裝甲工業產能就靠86和92兩種步兵戰車維持著。 解放軍自己裝備不了幾輛,外銷的話又完全競爭不過蘇聯解體之後幾乎以廢鐵價處理的大量t72和bmp/btr…… 總之根本沒效益。 稍微有點能耐的肯定是要往國外跑。 這樣一來,在國內留住一批中上水平的中流砥柱就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在北方已經有京城理工大學了,南方也可以留個苗子。 “那就暫時這麼定下來好了,到時候往上面打個申請,應該就可以。” 丁高恆的最終拍板,也意味著這個話題告一段落。 當然,原則上說,分配人家機械工業部所屬的高校,還是是要跟他們,以及教育部溝通一下的。 但廬州工業大學此時連211都不是(2005年才入選第二批),不會有太多人關注,問題不大。 “主任,是否考慮要把現在機械工業部制定產業政策的職權也爭取一下?” 短暫的寂靜過後,政策法規司的司長丟擲了一個稍微有些敏感的話題。 儘管大方面上的產業政策是由國家計委制定,但機械工業部仍然可對於具體的執行方向作出指導,如果能拿過來的話,顯然對政策法規司,以及他本人是有好處的。 當然,對於國防科工委也有。 不過這種東西,牽扯到的影響可就比剛剛那一個學校過來大多了,所以他也只能說是“爭取”。 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顯然要謹慎很多,過去了足足半分鐘左右都再沒有人發言。 “我覺得,還是不要過於貪大求全了。” 最後只好由丁高恆自己出來表態: “產業政策制定這個方面,本身就比較敏感,也是被某些人攻擊說市場化程度不足的主要靶子,至少在入世這件事徹底敲定下來之前,誰接到手裡都是個燙手山芋。” 雖然並沒有把話說的很明白,但顯然,他口中的“某些人”並不是美國人。 否則直接說就完事了。 事已至此,政策法規司的司長也知道這個事肯定是沒戲了。 不過,丁高恆緊接著又補充了一句: “當然,也沒必要過於悲觀,咱們這個裝備工業司雖然明面上沒這項職權,但就像剛剛小常說的那樣,靠專案來以點帶面,用用巧勁,還是能做不少事情的。” 職權這種東西,有明著的,也有暗著的,前者固然更好,但後者也未必就差。 其中的彎彎繞繞紛繁複雜,不過能坐在這裡的人一個個都是老油條,自然無需丁高恆說更多。 而且他剛剛也說了,是“入世這件事徹底敲定下來之前”。 在那之後的事情誰能說得準呢。 到這一步,裝備工業司的事情,也就基本確定下來了。 至於具體的組織架構以及編制構成,並不是科工委這個級別能直接決定的。 “最後,還有一件事情。” 丁高恆把手中的鋼筆放下,神情也輕鬆了很多: “小常啊,你上次去看過的那個江城重型機床廠,兵器總公司那邊已經基本接收下來了。” 本來以為後面跟自己沒關係了的常浩南頓時精神一振: “這麼快?那鍛壓機專案的立項……” 重型模鍛壓機如果立項,絕對是整個90年代華夏裝備製造業的第一大專案,屬於以後能載入史冊的事情,他自然是相當上心。 而把裝置選在江城,也是考慮到這裡的工業基礎以及交通便利性。 將近7萬噸級的重型鍛壓機,無論是其本身的建造過程,還是未來生產出的產品都必定包含很多大尺寸部件。 前世華夏造8萬噸模鍛壓機已經是十多年之後,陸路運輸條件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選在川省旌城自然無所謂,但這功夫旌城二重本身還沒發展起來,而且很多東西走水運,哪怕內河水運也還是方便一些。 要是為了模鍛壓機還要額外修路,那勢必要對進度造成影響。 丁高恆自然知道他在想什麼,抬起手示意不要著急: “目前只是接收下來而已,按照你之前的要求,為了保證突然性,直接派人搞的突然襲擊,沒給他們銷燬裝置和證據的機會,那個廠長還有一些重要的人也被控制住了,不過江重的事情涉及面不小,加上生產又遭到破壞,肯定是不能馬上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