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國防科工委一共有三個負責專項業務的系統工程司。 一司的另一塊牌子是國家航天局,還負責一些跟電子工業有關的專案,不過因為這功夫電子工業部還在,哪怕明年改組之後也還有資訊產業部,所以這方面的業務不多,主要還是專管航天; 二司負責組織實施核、兵器工業軍轉民發展規劃和重大民品專案,同時還是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 三司和二司差不多,只不過負責的領域是航空和船舶工業。 所以常浩南過去基本上都在跟系統工程三司打交道。 不過不要緊,在回到丁高恆的辦公室之後不久,常浩南就見到了二司的司長張永。 相當年輕,就他這個職位來說,絕對稱得上青年才俊。 張永自己過去也一直是這麼認為的。 直到跟常浩南握手的時候。 這幾個系統工程司的司長都不是科工委的班子成員,所以剛才的會議他們是都沒參加的,張永是剛剛接到了來自蘭新志的一個電話,才火急火燎地趕到丁高恆的辦公室。 然後就見到了那位一直以來只聞其名不見其人的常浩南。 “丁主任,浩南同志,這邊需要一個大型模鍛件製造工藝開發專案的事情,剛剛蘭秘書已經跟我講過了,我想,既然現在江城重型機床廠就在兵器工業總公司下面,那不如直接把專案也掛靠在201所下面?” “201所是……” 當年建立的這些軍工研究所紛繁複雜,常浩南對於電子工業和航空航天體系下的單位還多有耳聞,但其它系統的就分不太清楚了。 “是北方車輛研究所,就在京城,槐樹嶺,平時要是有材料需要跑一跑還是比較方便的。” 一旁的張永趕緊解釋道。 無論常浩南這個專案有多大的自主權,該有的手續的檔案還是不能少的,就算不需要他本人親自處理,同在一地也能省下不少麻煩。 這也是剛剛他接到電話之後,在趕過來的路上一時間能想出來的最好安排了。 當然,這裡面也免不了有一點私心。 不過張永的那點小九九當即就被丁高恆點破了: “我記得201所之前也報過幾個有關重型車輛零部件鍛壓的專案,張司長這次啊,大概是有借雞生蛋的打算呦。” 被戳穿心思的張永稍有些尷尬,不過常浩南倒是無所謂: “相互促進嘛,如果能在這個專案推進過程中給兵器工業系統的同志們一些幫助和啟發,那也算是個不錯的收穫。” 事分輕重緩急,後者現在肩上的擔子頗重,當然不可能再單獨花心思在具體的車輛型號研究上面,但完全可以在研究過程中順便拉一把。 就像是軸承工業那樣。 畢竟你這專案佔著人家的編制還花著人家的錢,要是啥也不給別人留,也總歸不太好。 再者說,他本來的想法就是靠重點專案和關鍵技術帶動行業發展。 “那就太感謝浩南同志了。” 總算找見臺階的張永趕緊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因為9910工程的緣故,現在新一代裝甲車輛和各種底盤的研發齊頭並進,結果反倒把力量給分散了,要是能借到您的光,那可絕對是一大幸事……” 這句話一方面是在感謝常浩南,二來則是順便跟丁高恆解釋。 不是出於一己私利想要白嫖,實在是9910工程給的時間節點太緊張,沒辦法了。 丁高恆剛剛本來也只是隨口打趣,點一下張永只是順便而為,所以也不會在這種事情上糾纏什麼,只是點了點頭: “那張永你這兩天多忙一下,儘快把這件事情處理好,小常記得把你想要的核心成員名單整理一份,雖然說是預研,但這個專案的資源我們優先保障,所以不要對研究的深度有顧慮。” “明白!” “好的。” …… 就在常浩南開始和張永對接預研前期工作的同時。 幾天後,黔省,雲馬廠。 隨著總裝車間的大門被緩緩拉開,一輛東風140卡車從廠房內緩緩駛出。 不遠處臨時搭建起來的觀禮臺上,剛剛還在眺望的人群頓時掌聲雷動,甚至還在旁邊放了兩掛鞭炮。 擱在20年後,在剛出場的飛機附近放炮絕對是能讓安全員血壓拉滿的操作,不過眼下這功夫倒還沒有那麼嚴格。 當然,這麼大的陣勢,要慶祝的物件肯定不是這輛車齡十幾年的第二代老東風,而是它後面掛著的一架體積不大的小飛機。 如果看這架飛機的尾部,其實還能一眼找到比較明顯的殲教7特徵,但是從前半球看的話,那絕對已經是一架嶄新的飛機了。 氣泡形的串列雙座座艙、帶大邊條翼的切尖雙三角翼、dsi進氣道,還有機頭部分為了容納未來可能裝上去的雷達而特地增加過尺寸的雷達罩…… 自然就是教練9的01號原型機。 總師孫惠中跟在飛機後面,廠房外面的陽光直接照在臉上,讓他下意識地稍稍側過頭。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