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在有關新鋼材的事情說完之後,被郭靖山帶過來的王之林便把把幾張傳動系統的設計圖用吸鐵石壓在黑板上,開始介紹自己之前的發現: “簡單來說,主減速器尾輸出錐齒輪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改,不過剛剛聽賀工說新材料的芯部韌性更高,那倒是可以省下很多功夫……” 複雜裝備的生產製造就是這樣,牽一髮而動全身。 如果材料本身不行,那就只能透過更極限的結構設計進行彌補。 但反過來,要是能拿出效能逆天的材料和工藝,那設計上能夠妥協的餘地就大一些。 在聽過王之林的情況介紹之後,其它幾名工程師的第一反應就是義憤填膺: “草,法國人在這方面跟咱們藏著?” “我之前還感覺法國工程師挺實誠的,沒想到啊……” “畢竟外國人,知人知面不知心……” “……” 王志林見狀趕緊放下了剛剛拿起來的礦泉水瓶: “各位,我說句公道話,法國人自己最新的sn365n2也還是沒改主減速器的設計,所以我估摸著,他們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 “這……” 旁邊的崔文學並沒有加入到討論中,只是一直聽著。 他雖然不懂飛機,但是懂機械。 而機械加工,一通百通。 設計飛機和設計汽車中間差著十萬八千里,但造飛機和造車之間就沒有那麼大的區別了。 如果再具體到一些零部件,那區別可能就更小。 所以造飛機的企業經常跨界去造車。 不僅華夏如此,國外也一樣。 比如薩博汽車是由瑞典飛機有限公司和斯堪尼亞汽車合併而來。 斯巴魯的前身乾脆就是中島飛機公司。 所以,從一開始打算造車的時候,崔文學就沒有把這兩項業務給對立起來,而是定下了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原則。 他有一個之前從來沒跟其他人提到過的夢想,就是把冰飛汽車做成國內,或者至少東北地區頂尖的車企。 現在這個夢想算是實現了一部分。 在微型車領域,松花江確實已經佔據了北方市場的半壁以上江山。 但再想往上走,那可能就不太容易了。 因此,當旁邊幾個人討論著關於直升機主減速器的設計問題,以及如何進行國產化改進的時候,崔文學的腦子也是一刻都沒有閒著。 剛剛他已經聽到有負責報價的工程師說過,隨信一起寄來的樣品,在成本上要比法國零部件便宜一半左右,跟以前的老式國產件相比,也就貴了大概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但效能反而還要超出原廠貨,價效比非常高。 也就是說,自己之前第一反應覺得報價貴,只是因為車用件和飛機用件在設計、製造要求以及化學處理等方面存在不同所導致的行業差別,並不是那個鋼材本身有多貴。 那如果能跟北滿特鋼那邊合作,把目前松花江汽車裡面的一些進口零部件給替換掉…… 崔文學的想法不由得活絡起來。 松花江的目前的銷售主力是以鈴木第八代carryst90v為原型的第二代hfj6350的,這年頭在北方,尤其是山海關以外的大部分城市,從計程車到警車,街上幾乎隨處都能看見這種小玩意的身影。 雖然並不是從鈴木手裡,而是經過韓國大宇這個二道販子完成的引進,但是裡面還是要用到大量的日本原產零部件。 0.8l小排量發動機和4檔手動變速箱雖然已經引進由東安發動機廠生產,但很多關鍵零部件仍然不能國產,甚至就連四個車輪用的輪轂軸承,都還需要從日本nsk公司採購。 之前他們也在一批車輛上嘗試過使用萬向之類的國產型號,但是使用者反饋非常糟糕。 儘管nsk的產品相比於大眾之類歐洲車上面用的斯凱孚已經便宜了不少,但終究還是要用到外匯的進口件,價格摺合人民幣差不多100塊錢一個。 這裡面的利潤,崔文學也打聽過,大概在70%上下。 也就是說這東西算上運費和渠道費,成本不超過30塊錢。 如果能國產的話,成本至少打掉一半。 松花江一年賣5萬輛車,就可以省下1000萬的成本。 這還沒算變速箱和發動機…… 要知道,東安這款0.8l的發動機可不止用在松花江自己的車上,而是有很多微型車乃至轎車都在使用。 大部分松花江的使用者都是運營或者公務採購,並不會太在意車上各個零部件的供應商,只要能用的住,進口換國產也不會損失什麼口碑…… 把大概的利益得失盤算一遍之後,崔文學覺得,自己必須得做點什麼了。 不僅僅是為了汽車工業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隨著最近兩年華夏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集團的航空業務肯定要逐漸上漲,而他這個造車出身的總經理要是還想坐穩位置乃至更進一步的話,就必須得拿出來點值得一吹的硬成績才行。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