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去指揮更多普通節點,哪怕只是按照1:20的比例計算,也能擴充套件到超過4000個”
當常浩南說到4000這樣一個數字時,郭林拿著報告的手都微不可查地顫抖了一下:
“4000那要是放在地面上,團一級規模的戰場裡面,豈不是能把每個普通士兵都納入到指揮節點裡面?”
作為電科集團的技術人員,他平時面對的甲方五花八門,因此思路也比航空工業這邊每天盯著飛機的同事們開闊一些。
而常浩南聽到一半,就突然沒忍住笑了出來。
主要是他想起了前世PLA軍改過程中聽過的一個段子
合成精神合成魂,合成班長合成人
資訊化層級下放到最後,可不就只能資訊化單兵了麼。
“咳咳遠期目標確實是這樣。”
看著面露疑惑的郭林,常浩南輕咳兩聲,趕緊回到了正題上:
“而且,資訊科技的應用也未必要侷限在戰場上,就像剛才說的4000個節點,哪怕對於一家工廠來說,只要不是特別複雜的型別,也足夠精細化控制到每個操作節點了。”
“這樣的工廠豈不是根本不需要人了?”
郭林微微瞪大雙眼。
“理論上是這樣”
常浩南點點頭。
在他重生前那會,其實黑燈工廠已經不算是特別罕見的玩意了。
只不過對於21世紀初的人來說,聽上去多少有些夢幻。
而且要是腦補一下空無一人的廠房卻在熱火朝天地維持生產
好像還有點瘮得慌。
因此,常浩南還是決定先回歸現實:
“當然,這些都是通訊原理層面的東西,就算構建完成,真要想實現的話,還是得提供硬體層面的保障。”
“理論再先進,要是連裝了資料鏈的飛機,或者頻寬足夠的通訊衛星都沒有,那也只能是抓瞎”
不過,郭林好像還沉浸在剛才關於無人工廠的想象當中,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直到幾秒鐘後,才深吸一口氣,接著點點頭:
“確實就像美國人這次,其實也是出動了四十多架預警機,才實現這樣的指揮效果”
他說著轉頭望向正在總裝車間接受例行維護的那架空警2000原型機。
儘管量產型的載機平臺將實現國產,但是對於所有軍兵種都嗷嗷叫地等著換裝的解放軍來說,成本還是有點太高了。
很多時候,數量本身也是一種質量。
“美國人出動的也不都是E3,裡面有一半都是體量比較小的E2C”
常浩南坐回到椅子上:
“大家的思路其實差不多,都是高低搭配,只不過美國艦載航空兵的規模足夠大,所以這裡面低的部分可以全都交給海軍的E2C了,而空軍只需要運營戰略級別的E3,看上去要簡潔很多,而我們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有這麼大規模的艦載機,所以空軍需要同時裝備高低兩種型號”
“”
這一番話,就有些寬慰郭林的意思在了。
因為即便是層級相對較低的空警200,在華夏的裝備數量也比較少
到現在為止,算上後來改成量產機的那架原型機,也只不過是海軍航空兵和空軍航空兵各一架而已。
並且,在最初一段時間的驚喜過後,兩個軍種後續表現出的採購慾望也都不是很強烈
這就不光是成本問題了。
實際上,無論是作為使用者的甲方,還是給飛機做出總體設計的常浩南,對於空警200都不是很滿意。
主要是載機不滿意。
雖然運8三類平臺在安全性上已經有了巨大提升,但是除了國產化率以外,實在是找不出什麼其它優點。
對於使用者來說,速度慢、航程短、舒適性差
而且,作為計劃中的“輕型”預警機,60噸級的體量其實也實在不怎麼輕。
甚至伺候它所需要配置的地勤單位規模,比使用客機平臺的空警2000還要大。
機組成員也多一個。
實在沒處說理去。
當年是解決有無問題,加上圓環工程被擺了一道之後給華夏爭了口氣,所以才一度成為香餑餑。
隨著空警2000專案的推進,對比之下很快就恢復了牛夫人的本質。
而對於常浩南來說,隨著14所對光控相控陣雷達的原理驗證愈發深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