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6章 中低軌道通訊

中低軌道通訊

必要性的問題,幾乎是在郭林說出專案預期的那一刻,就已經跨過去了。

不過,在真正落實計劃之前,還需要確定可行性。

雖說張維永他們看上去已經進行了一些準備,而且100公斤以下的小衛星有現成平臺,並不需要多麼長的生產週期。

但現在已經是七月份了,距離計劃中首艘載人飛船的發射視窗只剩下三個半月。

作為眼下堪稱天字第一號的專案,神舟五號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因為非技術原因推遲的。

所以,這個中繼通訊星座屬於是一丁點意外都不能沾。

否則就要錯過時間視窗。

包括欒文傑在聽過彙報之後的第一想法,也是把這個專案給適當推遲一下。

但這件事情畢竟特殊,哪怕他作為航天局一把手,也不可能獨自拍板。

於是,他看向坐在辦公室另一邊的沈俊榮,準備徵詢一下對方的意見——

由於載人航天工程體量巨大,為了方便整合各個系統的資源,總指揮始終由高層領導掛名擔任。

因此,後者雖然名義上只是副總指揮,但在操作中卻有著極高的話語權。

更何況,對方還負責搭建了整個測控通訊系統。

「沈總,您看這項測試……是不是等執行六號任務的時候再進行比較合適?」

欒文傑試探著問道。

這個建議,可不是隨口一提。

實際上,單純依賴地面測控網路的弊端,華夏的技術人員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

為此,還在方案中專門規劃了「天鏈」系列同步軌道中繼通訊衛星。

計劃在神舟七號任務之前,也就是大約2007-2008年發射第一顆。

而欒文傑之所以會對這個中低軌道中繼通訊星座感興趣,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給天鏈系統提前打個前站。

但對於他來說,現在測試和兩年後測試,在技術上幾乎沒什麼區別。

反而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應該說,欒文傑的思路確實更加穩妥。

但沈俊榮經過剛才一番分析,已經意識到了此事的宣傳價值。

哥倫比亞號的事故,固然是整個人類航天事業的悲劇。

但客觀上,從話語權競爭的角度來講,卻也不完全是壞事。

尤其從1994年開始,華夏就曾多次提出申請,希望能參與到國際空間站專案當中,卻都被nasa以各種離譜的理由橫加拒絕。

要說心裡沒憋著一口氣,那絕對是假的。

現在機會擺在眼前,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不過另一方面,欒文傑的擔憂也確實有理。

儘管這個中繼通訊測試只能算是神舟五號專案的一個外部掛件,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影響到發射任務本身,但如果計劃做好了卻沒法執行,或者執行到一半出了岔子,那效果可就適得其反了。

畢竟,用中低軌道衛星搞中繼通訊這種事情,也不是沒人嘗試過。

但大名鼎鼎的銥星計劃最終破產,卻還是給這條技術路線蒙上了一層陰霾。

因此,在經過一番謹慎思考之後,他沒有選擇馬上回答,而是轉向了另外一邊:

「美國和蘇聯,也包括我們目前計劃建設的中繼通訊系統,都是工作在地球同步軌道,雖然中低軌道顯而易見地容量大丶時延小丶組網靈活,但也有幾個問題,需要你們認真回答一下。」

整個辦公室的氣氛頓時嚴肅起來,甚至氣溫都好像驟然低了好幾度。

像這種三堂會審的架勢,擱在常浩南身上肯定已經見怪不怪了。 但對於張維永他們來說,壓迫感還是有點足的。

三人當即就坐直了身子。

「首先,中低軌道衛星在星-地和星-星之間相對角速度遠大於o軌道,也帶來了強度更大的普勒頻偏和都卜勒變化率,你們有沒有考慮過解決方案?」

面對大佬提問,哪怕之前在外面表現出一副雲淡風輕樣子的張維永,也趕緊有板有眼地回答道:

「過去的通訊衛星由於頻域範圍窄而實現波束寬,一般需要依託ofd技術來提高系統頻帶利用率,滿足業務需求和使用者數目的增加,而ofd訊號是由多個正交子載波疊加而成,當發射端的載波頻率和接收端本地振盪器頻率間存在頻率偏差時,其子載波間的正交性會受到嚴重影響,進而表現出對頻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