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他猶豫了一下,似乎在判斷是否應該繼續下去。
但最後還是接著開口道:
「雖然常總沒明確提過,但我個人猜測……可能也跟我們目前正在測試的新型寬頻寬角相控陣技術有關。」
光控相控陣雷達的地面測試已經進行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其表現出的很多優點,比如重量輕丶發熱低丶波束指向精度高丶頻域範圍廣……都很適合放在衛星上用。
郭林做出這種推測,也算是順理成章。
而沈俊榮在聽到「新型相控陣技術」這種描述的時候,就知道對方指的應該是光控相控陣。
此前在開一次行業內會議的時候,他從電科集團的領導口中無意聽到過。
不過,沈俊榮也沒再往下深究。
雖說是全國一盤棋,但大家畢竟不是一個系統的,不可能因為存在合作關係,就什麼細節都給你往外捅。
沒輕沒重地繼續問,只會導致兩邊都尷尬。
剛好,四人這會也走到了樓門口。
他順勢和三人告別,並再次囑咐,儘快上報方案……
……
就在幾個兄弟單位的同志因為他的提前佈局而忙到起飛的同時,常浩南本人也已經完成了立項後的一系列準備工作。
一般來說,研製工作到這個階段才算是正式開始。
但常浩南操持的專案,卻還是順應了他過去的習慣——
在預研階段,就已經分配好了各單位任務,甚至開始對部分關鍵技術進行攻關。
因此,在ae1500/渦扇20立項後不到一個月,常浩南就召集其負責生產和測試的兩個部門,進行了第一次樣品生產研討會。
當然,不是指整機樣品。
甚至都不是部件級樣品。
就算有系統開掛,一個月時間拿出完整設計引數還是太離譜了。
實際上,只能算風扇測試的一個前置任務。
不過,雖說是前置任務。
但難度卻一點不低……
會議室裡,常浩南正坐在會議桌首位,側著身子看向身後幕布上顯示的葉片設計圖。
「在設計中,我們嘗試把相對弦寬提升超過40,大幅提升風扇葉片氣動效率,並增強了葉片剛性的同時,還削弱了高速旋轉狀態下的振動強度,從而在設計上去掉了葉身中部的凸臺,降低了葉片外輪廓的製造難度……」
「……」
然而,在他身前兩側,另外十幾名技術人員卻是面露難色——
相比此前他們曾接觸過的風扇設計,無論是渦扇9丶d436還是ps90a,眼前這個方案都有著巨大的不同。
寬弦設計確實降低了外輪廓的製造難度。
但鈦合金材料做大後彎後掠葉型,本身就意味著基礎難度要上天。
還有這個將近40的內部空心程度,是不是有點過於離譜了?
由於過大的空隙率,並且常浩南並沒有激進地採用葉片預變形設計,因此為了保證強度,風扇葉片內部還設計了大量三角形的桁架。
更是數控加工過程中的噩夢……
一番介紹結束之後,常浩南迴過頭,也看到了面前同志們為難的表情。
不過,他卻反而露出一抹笑容:
「都別苦著臉了……我知道這個葉片是各位從未接觸過的形式,還會用到很多全新的技術和概念……但我也基本規劃好了樣品的生產路線。」
聽到常浩南這麼說,現場的氣氛才總算放鬆了一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