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大,但很輕
儘管迪迪埃·卡索雷在第一時間就意識到了可能存在的問題。
但幾乎是與此同時,他就已經在心裡主動開始找補——
預警機對於飛行品質的要求是沒有公務機那麼高的。
軍用產品嘛,很多地方都可以讓步。
速度慢點?
問題不大,反正預警機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戰場邊緣徘徊,只有趕到任務區域這個過程需要速度。
而且獵鷹8z作為一種巡航速度接近馬赫數09的飛機,結合這個阻力一看就很小的一字型天線,再怎麼樣也比螺旋槳,或者是erj145這樣的平臺要快,走夠了。
氣動噪音大點……問題也不大。
打仗呢,又不是度假,忍忍就過去了。
實在不行操作員人手發個降噪耳機就行。
操縱性和勤務性不太好……
沒事,軍機飛行員和地勤,都可以練!
至於什麼運營成本之類,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思路,倒也不完全是因為他本人一開始就主張和華夏合作,現在要是無功而返面子上會掛不住。
僅從技術上講,獵鷹8z的機體結構設計和生產完全由達索負責完成,屬於可以100掌控的部分。
相比於在氣動和操作層面會帶來巨大額外風險的愛立眼平衡木或者費爾康共形陣方案,劉永全現在提出的設計雖然同樣存在風險,但如果真想簡單粗暴的解決,也能以損失微小的飛行品質為代價,只從結構補強的層面下手。
裡裡外外算下來,達索方面能控制在自己手裡的部分反而還能增加不少。
卡索雷本人雖然是空氣動力學部門的負責人,但畢竟也是負責獵鷹8z專案的高階領導,因此,這會已經開始盤算著,該怎麼以儘可能小的代價來給機體提供足夠的補強程度了。
當然,這種工程上的事情,光是定性思考肯定不夠。
要補強,至少得有個具體的補強目標才行。
因此,在劉永全簡單介紹了這個被稱為「highlight」的系統之後,卡索雷便趁著一個空當直接問道:
「劉博士,請問貴方提供的整個天線組系統,重量大致在什麼範圍內?」
裝置的具體質量分佈,肯定是在完成詳細設計之後才能算出來的。
但一個單純的系統總重指標,倒不是什麼重要資料。
卡索雷問這個,也只是準備初步判斷一下後續工作的難度而已。
所以才說的是範圍。
不過,這個叫做「高明」的雷達系統完成度遠超卡索雷的想像。
因此,劉永全當即給出了一個具體數字:
「大約12噸,當然,還需要根據載機平臺的特徵進行調整,但上下浮動不會超過5。」
面對這個答案,卡索雷的第一反應是……
懵了一下。
實際上,對於預警機來說,雷達天線本身只佔機外載荷中的一小部分。
比如e2c預警機的整個天線組重量達到兩噸,但其中an/asp145雷達的八木天線只有770公斤左右。
剩下的都是雷達罩丶雷達支撐架丶旋轉機構丶當然還有資料傳輸系統這些。
一般來說,有源相控陣雷達因為有大量t/r元件,因此天線本身的重量還要超過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
比如愛立眼系統的ps890雷達,天線重量就達到了900公斤。
儘管沒有了複雜的旋轉系統,但相比機械掃描天線更復雜的的冷卻系統和訊號丶供電線纜又反過來補上了不少重量。
導致整個機外載荷還是達到了13噸左右。
而擺在他面前的這個一字型天線,雖然進一步縮減了支撐系統的重量,但畢竟尺寸幾乎比ps890提高了三分之一,。
這樣算起來,天線本身就得有12噸左右的重量。
整個系統在18噸上下才是比較符合常態的結果。
因此,卡索雷一開始還以為是自己沒問明白。
於是又重新補充了一句:
「我指的不是單獨天線的重量,而是整個外接的雷達組,包括天線罩和其他伺服機構在內……」
沒想到劉永全直接點頭:
「我說的就是整個外接載荷的重量,12噸上下,最多不會超過13噸。」
「另外,現在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