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0章 華夏人要砸鍋?

華夏人要砸鍋?

航空動力集團的宣傳口動作很快。

僅僅兩天之後,當週五發行的華夏航空報上面,就刊載出來了一篇署名為「長功」的文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我國首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完成第一階段測試》

表面上看,這似乎只是一篇平平無奇的成就宣傳報導。

不僅連具體型號都沒提到。

而且諸如「第一階段測試」這種說法也非常模糊,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只能靠字裡行間的意思進行揣摩。

所以一般情況下,除了內部同行以及部分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愛好者以外,也幾乎沒有人會特別關注這種報導。

不過,這一次的情況卻不太一樣。

像「打造跨世紀的領先裝備,深入開展前沿科技研究丶大膽創新設計理論體系丶全面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以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實現研製方式的根本轉變丶產品水平的代際跨越……」這樣的常規內容當然必不可少。

但在報導的後半段,作者卻筆鋒一轉,專門拿出了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用來討論下一代航空動力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性。

其中首先就提到了本次ip評估啟動會議上面,美國發布的排放資料遭到質疑的事情,並由此引出了人類愈發緊迫的減排壓力——

「作為人類的一員,我們當然希望這只是一個美好的誤會,但考慮到美國方面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對此事給出合理的解釋,反而還在其環境保護署官網上刪除了過去曾釋出過的大氣紅外譜圖,這讓我們不得不開始考慮這一指控為真的可能性。

如果假定從1992年各國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開始,美國每年都向公眾隱瞞了其國內30的碳排放水平,那就意味著,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大約400億噸額外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而這無疑會進一步加大遏制全球氣候變化的難度。

儘管超量排放的責任無疑在美國一方,但減緩氣候變化的迫切性卻是全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而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計算,全世界航空/航海運輸及相關產業的年均碳排放量都在二十億噸級別,並且還將隨著全球貿易總額的提高而逐漸增加。

顯然,航空環境保護委員會制訂的caep4排放標準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減排壓力,因此我們正在考慮修訂全新的民用航空技術標準,在下一階段制定更加嚴苛的排放限制,例如要求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巡航油耗減少10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減少16和30,並新增對一氧化碳和未燃碳氫化合物的檢測要求……

……」

總之,洋洋灑灑四五千字,先是站穩了氣候變化受害者的立場,接著又極為「大度」地表示美國人挖的坑需要大家齊心協議一起來填,最後再表明航運業控制碳排放量的必要性。

任誰來了,也得先稱讚一聲格局。

發表之後,常浩南又嫌動靜不夠,於是繼續向上報告,最終在晚七點檔的新聞中塞進去了一條大概20秒鐘的簡訊。

因此,很快就引發了比以往更高的關注……

其實剛一開始,大部分人的重點都盯在了前面三分之二的內容裡面。

畢竟運9自打立項到現在已經兩年多時間,而且很多訊息都表明,使用進口發動機的01號原型機有可能在近期首飛。

甚至有南鄭地區的爬牆黨拍到了一架停在廠房裡面黃皮雙發運輸機。

而2005年這會,網際網路在國內也已經相當普及,早年間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進入的聊天室也逐漸發展成了規模更大丶流量也更加集中的論壇。

所以相關訊息擴散的速度早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我有個在秦飛集團工作的舅舅和我說,這個飛機應該是計劃用來代替運8的,雙發渦扇比四發渦槳航程更遠丶載重量更大丶安靜性也更好/鼓掌鼓掌/】

【這架黃皮機看上去應該是裝了兩臺ps90a,那起飛重量應該是在70-80噸左右,比運8稍大一些,但也能算同一級別,而且看前幾天那篇報導的意思,換裝國產發動機之後,效能估計還有進一步提升,和樓主說的情況能對上/敬禮/】

【不懂就問,四個發動機換成兩個,會不會對可靠性產生一些影響?還有運8作為戰術運輸機,應該還有在野戰機場起降的能力吧?】

【也不能光看發動機的數量,畢竟無論是安12的底子還是渦槳6本身都太落後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