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丶使用不同型別硬體的雙基地雷達,首先需要解決發射和接收兩端之間在時間丶空間和相位上的同步問題。
也是該技術投入大規模應用的最大阻礙之一。
但李建強這會兒卻表現的非常樂觀:
「346雷達是一個共享後端控制系統的四面陣,屬於360°全向探測,從一開始就不需要考慮空間同步問題……」
他說著扯過來一張紙,在上面畫了個簡易的示意圖:
「至於時間同步……地面和水面之間,肯定不能直接用線纜把發射機的射頻編碼和頻率基準訊號傳遞到接收機,好在兩種雷達都可以採用線性調頻中斷連續波訊號,也就是由恆溫晶振分別為發射機和接收機提供時間丶頻率和相位的基準訊號。」
「感謝航天系統的同志,我們的北斗系統上搭載了自己的星載原子鐘,可以先利用衛星定位系統的授時模組產生世界標準時間和同步秒脈衝,從而確保雷達系統的每一幀發射訊號和本振訊號同時產生並擁有相同的時序。」
「然後,用鎖相環晶片對本地的恆溫壓控晶振進行馴服,實現兩路同頻同相的時鐘源,作為內生成發射訊號與本振訊號的直接數字頻率合成模組的參考時鐘,這樣一來,同步後的每一幀發射與本振訊號的幀起始脈衝邊沿都能夠嚴格對齊……」
「……」
十來分鐘過後,在朱永順略顯詫異的表情當中,那張紙上的內容已經從最開始的簡圖變成了一張完整的技術原理圖:
「總之,雖然目前北斗系統上的第一代原子鐘精度還比不上gps,但反應到我們的雷達系統上面,收發兩端之間的誤差不會大於微秒級別,而且這次畢竟只是臨時應急,也不太需要考慮累積誤差的問題,肯定足夠遠端警戒任務的需求了。」
聽到這裡,朱永順也是猛地一拍大腿:
「那相位同步的原理和時間同步幾乎一樣,只要透過發射機和接收機分別設定的恆溫晶振提供頻率和相位相參的基準訊號,就能保證兩邊的相位相參性?」
「說的沒錯。」
李建強直接合上面前的檔案,給對方看了一眼封面上寫著的標題:
《雙基地雷達的時空同步及相位校準技術》
然後接著說道:
「另外,常院士特地提醒我們,說因為壓控晶振的控制電壓範圍大於鑑相器的cp端輸出電壓的範圍,所以必須使用有源環路濾波電路來放大鑒相器cp端的電壓範圍,而且還給出了同相拓撲的有源濾波模型,用來消除紋波干擾以及鑑相頻率帶來的雜散分量。」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相比於直接同步法,這種簡介方案的頻率捷變靈活性比較差,尤其這一次接收機和發射機加起來總共有六組之多,恐怕變頻資訊甚至需要提前預設,對於連續取樣轉發乾擾實在沒什麼抵抗能力,可惜了……」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從李建強的臉上,可是看不出半點可惜的神情。
至於朱永順,更是已經躍躍欲試:
「這個有源濾波電路需要單獨設計,但好在可以透過一個模組外接到現有的雷達接收端,不算什麼傷筋動骨的升級……要不要馬上聯絡海軍方面還有電科集團,開始著手對裝置進行針對性改造?」
李建強幾乎下意識想要點頭。
但還是在中途控制住了:
「那艘驅逐艦還沒正式交付,歸屬權方面可能比較複雜……再說咱們作為空軍裝備研究所,也不方便直接聯絡其它軍兵種。」
沉思幾秒之後,他做出了一個稍微折中的決定:
「這樣,你負責去聯絡電科集團,讓他們配合我們對雷達硬體進行修改……我馬上向上級報告,請求水面艦艇部隊的配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