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手納上空的猛禽
陳志巍的提議,顯然還是有些過於大膽了。
爆震發動機,對於2005年這個時間節點上的人類來說確實太遠。
不過,爆震波畢竟是火箭和衝壓發動機燃燒不穩定現象的最主要誘導因素之一。
有效控制爆震現象對於眼下的諸多研發任務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意義。
光是六院自己,除了高超專案的動力以外就還有一個正好處在節骨眼上的液氧煤油機和一個液氧液氫機,是下一代運載火箭型譜中最核心的兩種動力。
更不用說,燃燒不穩定問題並不只會出現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當中……
陳志巍不由得為自己幾個小時之前的輕慢想法感到有些慚愧——
本以為常院士這次沒有帶資源過來,只是單純給他們上壓力的。
結果發現人家帶個腦子過來,就已經是最有價值的資源了……
想到這裡,陳志巍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
最好能讓常總直接帶一帶大夥……
於是他直接表演了一個光速變臉,露出一抹略顯憨態可掬的笑容:
「那個……常院士。」
他一邊說話一邊熱切地搓了搓手,絲毫沒意識到自己此時的形象正在向某個奇怪的方向靠攏:
「剛才的提議價值很高……您看是不是方便直接指導一下我們的工作,這樣我們也好把您的貢獻量化出來,直接體現在紙面上……」
說完這些之後,還在後面額外補了一句:
「當然也包括我們院的另外幾個專案……」
雖然對方的這一番轉折有點生硬,但常浩南也能聽出其中的意思。
拿出一部分專案資源和主要完成人的名頭,換取自己系統性指導一下工作。
這在研究圈子裡不算什麼罕見的事情。
一般算是各取所需。
不過,常浩南自己本來就是高超音速武器研發的總負責人,但凡這個專案名下出來的成果,最後都能算到他的頭上。
況且他現在已經爬到了華夏學術體系的金字塔尖上,就剩下資深院士和最高科學技術獎兩個主要的帽子還沒有拿到,但二者都屬於終身成就性質,只是還沒來得及拿而已,又不是拿不到。
而到了這個階段,真的也不必在乎那點虛名了。
所以,常浩南剛一開始本來想要拒絕。
但旋即一想,又覺得這好像是個很好的機會,可以瞭解一下自己過去一直研究不多的火箭發動機。
萬一以後就用上了呢?
於是,把已經到嘴邊的話給嚥了回去了:
「指導工作就算了……我其實不太懂火箭發動機。」
說到這裡,他發現旁邊的陳志巍幾人不約而同地露出一臉「你怕不是在消遣灑家?」的見鬼表情,只好稍微解釋了一下:
「我只是在之前研究衝壓機燃燒問題的時候,瞭解過一些爆震和燃燒不穩定現象……」
「……」
但顯然,解釋的效果並不太好。
常浩南只好裝作口渴戰術喝水,然後迅速轉移話題:
「總之,指導的事情後面再說,你們先把提交進度彙報的頻率從每月一次改成半個月一次,然後在報告裡面增加一些更詳細的技術相關內容,我好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
當天的稍晚些時候。
佛羅里達,廷德爾空軍基地。
雲罅間透出來的陽光,斜斜地落在剛剛鋪設好的瀝青跑道上,把兩邊修剪整齊的草地烘成閃閃的金碧色。
兩架外形光滑圓順丶從某些角度看上去甚至有些形似飛碟的戰鬥機剛剛降落,正在滑行道上向著停機坪駛去。
機身表面同樣被夕陽照耀得熠熠生輝,倒映著金燦燦的光芒。
即便從距離很遠的地方也能看到,帶著巨大外傾角的垂尾側面,噴塗著「ty」兩個巨大的字母。
第325戰鬥機聯隊,43中隊。
也是從2003年開始就最早接收f22戰鬥機,並擔負飛行員培訓任務的單位。
儘管這種全球唯一的第四代戰鬥機尚未被正式宣佈服役,但美國空軍實際上已經培訓了大約30-40名具備資質的飛行員。
只等幾個星期之後27中隊和94中隊兩支戰鬥部隊完成接裝,即可正式宣佈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比預計的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