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常浩南旁邊的張洪飈突然開口道:
“這麼大個飛機取證試飛,就用了一年多點的時間?”
常浩南有些不明就裡地點點頭,還心說這50噸級支線客機哪看出大來了……
而且一年多也不算快了。
要知道,眼下還沒有個正經名字的a380,上一世哪怕從首飛開始算,到拿證也就用了1年10個月而已……
結果張洪飈稍一停頓,又繼續道:
“我之前去冰城考察的時候,可是聽那邊的同志說,當年他們給運12做取證的時候,足足用了好幾年功夫……”
這下常浩南懂了。
那要是跟運12比,確實是挺大,也挺快……
“這就是咱們跟歐美實現適航互認的好處。”
他稍加思索之後回答道:
“去國外做適航,一方面的人生地不熟,工作語言工作方式都不適應,另一方面也免不了人家故意給你設絆子,肯定還是在咱們國內搞來的方便……”
張洪飈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緊接著又問道:
“那這個銷路……我剛才聽慶之同志說,啟動使用者只有國內的聯合航空和巴蜀航空,能不能有足夠大的機隊規模?”
“這個倒不是問題。”
常浩南搖了搖頭:
“第一批次產機只有幾架,啟動使用者本來也不可能太多,產能爬坡又需要很長一階段,滬飛現在需要操心的不是訂單量,而是能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訂單。”
“再說,這個平臺如果把客艙公里的航程,做個特種機平臺或者專機絕對沒問題,可以拿來兜底……”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