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2章 國產新型護衛艦

讓常浩南有些意外的是,2#船塢跟他過去概念中的“船塢”區別確實有點大。

隱藏在頂蓋

透過周圍的結構不難看出,船在造好之後,要透過一個特定的滑軌才能夠下水。

這種設計決定了這個2#船塢無法建造體量太大的船隻。

當然好處則是不僅可以提防來自頭頂的衛星偵察,就連從旁邊航道一走一過的船隻,都沒辦法看到船塢裡面的情況。

或許是發現了常浩南的異樣眼神,林青便開口解釋道:

“本來,如果用傳統的塔式造船法,肯定是要把船塢放在岸邊上的,但是旁邊的江南廠在造052的時候就開始引入分段造船,滬東這邊希望能在054上面也進行一下這方面的實踐,所以才專門造了這個地面上的2#船塢。”

“那功夫滬東廠正在給巴基斯坦海軍生產一種053H2G的改進型護衛艦,本來的計劃是從4號艦開始換新工藝,但是98年那會,你知道國際形勢變化比較大,所以最開始的三艘船就轉手給咱們海軍用了,4號艦壓沒造……”

林青說口中的“053H2G改”其實就是053H3。

1998年印巴先後進行了多輪密集的核試驗,導致雙方均遭受了嚴厲的禁運制裁——

制裁這種東西有沒有效果,你得看制裁的理由和目標物分別是什麼。

像殲7F那種飛機,或者一些小打小鬧的地面裝備還可以偷摸運過去。

但頂著你自己投了贊成票的制裁決議,光明正大地交付一艘護衛艦……

這事完全是騎在安理會臉上輸出。

連美國人都幹不出來。

正好那段時間又趕上華夏海軍急缺即戰力,所以就直接出口轉內銷了。

不過,如今這條時間線上的情況跟上一世還是有些不一樣。

因為054在1999年就凍結了方案設計,並且成本相比上一世那個需要不少歐洲進口件的054低了不少。

所以原本計劃的後續第二批次053H3直接被砍,轉產瞭如今這個全燃動力版本的新型護衛艦。

常浩南一邊聽著林青的介紹,一邊跟著走進了那座略顯神秘的2#船塢。

剛一進門,就能看到一艘已經初具外形的軍艦正停在船塢中央的船臺上。

儘管前者並不清楚054的詳細設計方案,但效果圖總歸是見過的。

再不濟,一艘常規佈局的船,也玩不出什麼花樣。

之所以說是“初具外形”,是因為這艘船此時只有前面大約三分之二是完整的,後面三分之一則分成兩個分段,還沒有跟主船體對接上。

這正是分段造船法的特徵。

先把大部分裝置裝進艦體結構,然後再進行拼裝。

這樣做的好處是多個分段可以同步開工,到最後統一進行合攏,造船效率比塔式造船法快得多。

054首艦從去年10月份開始切割鋼板,這才大概10個月的功夫,艦體就已經基本完工了。

接下來只要再進行一些艦面裝置的舾裝,大概再過上個半年左右就能開始海試流程。

即便對於一艘只有不到4000噸體量的小船來說,也是相當不錯的效率了。

當然代價就是幾乎沒有容錯率。

如果某個分段的誤差稍微大一點,導致沒辦法跟其它船體對上,那就只有返工一條路。

“正好,現在馬上就要合攏的斷面就在動力艙附近。”

眾人來到一處相對較高的操作檯上,林青指著船艙底部的一處位置對常浩南說道:

“那裡,就是兩臺QC130燃機,還有包括減速齒輪箱在內的整個動力系統。”

說這話的同時,後面一名工作人員非常適時地遞上來了一部望遠鏡。

儘管常浩南深度參與了渦噴14本身的研發,但因為開發QCQD130的時候,渦扇10專案已經在同步進行,因此他對改燃之後的情況其實瞭解不算特別多。

好在林青和另外一名負責造艦的劉姓工程師始終在旁邊配合著介紹。

哪裡是煙道、哪裡是進氣口,哪裡又是燃油管路……

以及為了進一步強化反潛能力而佈置的減震浮筏、為了抑制艦體紅外特徵而專門設計的排氣引射裝置……

可以說,雖然只是一型成本限制比較嚴苛的護衛艦,但船舶工業系統還是和航空工業系統合作,儘可能地用上了一些可以提高作戰效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