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作用。
除夕前的最後一天。
“常總,北海艦隊的同志發回訊息,說他們已經把預設的35個假目標全部設定好了,另外,正在附近海域訓練的107、110、和519三艘軍艦也會配合我們,作為真實艦艇目標,跟角反射器的訊號特徵進行對比。”
梁紹修結束通話電話,對旁邊不遠處的常浩南說道。
後者此時正在塔臺的落地窗,前看著空警200從停機坪駛上滑行道:
“通知20001號機,準備起飛吧。”
如果講道理的話,那常浩南作為副總設計師,梁紹修在空警200專案中應該算是他的領導。
只不過這次測試的內容其實跟預警機本身沒什麼直接關係,雙方更接近合作。
之所以在空警200的框架下進行,只是單純為了方便而已。
況且,從96年年末解決運8平臺機翼結冰問題那次開始,梁紹修其實相當於一直在跟著常浩南學習。
跟當年601所的林示寬一樣,算是常浩南帶出來的半個徒弟。
所以,才有了眼前這總師向副總師彙報情況,然後副總師向總師下達指令的奇怪一幕。
幾分鐘後,空警200拖著四道淡淡的黑煙,從跑道末端騰空而起,漸漸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中。
“常總,之前紹修同志就沒少跟我抱怨,說這渦槳6的效能還是有點拖後腿啊”
王曉模看著半空中還沒完全散掉的黑色尾跡,對旁邊的常浩南說道:
“我聽說去年你們航空動力集團成立的時候,提到過一個渦槳發動機的研製計劃?”
顯然,這是在暗示或者說明示,想要一臺效能更好的渦槳發動機。
或者說,一個效能更好的飛行平臺。
這個話如果是梁紹修說,就不太好拿捏建議和不滿之間的度。
但王曉模跟航空系統不沾邊,反倒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確實有。”
常浩南點點頭:
“但是那個機子的設計功率才1600kw,計劃是給10噸級直升機,或者運7那樣的20噸級渦槳用的,不是一個級別。”
“至於4000kw級別的渦槳麼我也不說那些虛的,目前確實排不到太高的優先順序。”
“我們這邊的研發能力其實是有,但技術人員的數量還是太少,同時兼顧不了太多型號,只能先搞最急需的”
“”
當那架空警200重新降落回來的時候,已經是差不多三個小時之後了。
按照常浩南的測試要求,飛機要從不同的角度對目標進行四輪搜尋,也就是大體相互垂直的兩條之字形航線。
對於航程本來就有些捉襟見肘的空警200來說,這甚至是原型機首飛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飛行
在地勤人員趕過去對飛機進行維護的同時,機上工程師也已經把記錄下來的雷達資料取下來,交給了常浩南。
興城基地這裡自然不可能有超算用。
好在只是檢視一下結果或者簡單調參的話,用普通電腦就可以。
但如果後續需要改進演算法,那就得回京城再搞了。
“我們按照第一次完成搜尋時的順序,給139號目標分別做了標記。”
負責跟進試飛的雷達操作員是一名海軍中校,叫蘇昌運,此時正坐在常浩南和王曉模身後,介紹著剛才飛行過程中的細節:
“本來應該是35個假目標加3艘艦艇總共38個,但是我們在目標海域發現了一艘違規的漁船,所以就又多出來了一個。”
“那這艘漁船最後”
儘管這件事跟測試沒什麼關係,但常浩南還是有點按捺不住好奇心。
“我們透過北海艦隊指揮部聯絡到了110大連艦,最後把他們給抓住了,發現是一夥搞偷渡的。”
“行吧也挺好。”
旁邊的王曉模露出了個有些無奈的笑容:
“能成為咱們國家有史以來第一個預警機指揮下的戰果,某種程度上算是載入史冊了”
“而且還給咱們提供了一個漁船的典型訊號特徵。”
常浩南在旁邊補充道:
“以後可以加入到反艦武器的白名單裡面去,或者至少瞄準係數給排到最後,免得誤擊”
這裡的其他人自然不知道雄風3打漁船的梗,所以也只當是他在未雨綢繆。
一番小插曲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