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3章 飛行品質

安裝位置和內反角,當然出於隱身效能考慮,鰭片設計均不帶有翼刀,而是採用乾淨構型……”

說到這裡,他用眼角餘光看向了對面的林濟洪。

可以看出,在聽到最後一段話之後,後者的面色終於緩和下來一些。

“這些方案對於橫航向穩定性的改善能力,以及在極限條件下的抗尾旋效能都基本符合我們過去得出的定性經驗,以帶有約30°外反角的雙梯形鰭為最佳,具體資料在資料的95-110頁之間,我就不過多贅述。”

“真正有趣的地方在於,當我們把這個方案的尾鰭與微向上內收的機身尾段結合起來之後,發現在一定迎角範圍內有著相當明顯的減阻效果,尤其是在高亞音速到跨音速範圍內……”

“初步推測的原理為,當氣流流經機身尾段時,由於此處存在一定上翹角,氣流容易產生分離,而設計恰當的雙腹鰭,可以在機身尾段形成氣流加速通道,減緩減輕機身尾段的氣流分離,從而達到減阻的效果。”

“當然,這一推斷並非最終結論,關於此現象的本質,後續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或許還需要一些理論層面的幫助,但如果能妥善加以利用,那麼可以有效降低實現超音速巡航的難度,而且考慮到這一減阻效應是出現在後緣襟副翼附近,還可以顯著改善飛機的操縱效能……”

對於一架工作在正常效能區間內的飛機而言,“突破音速”這個過程往往要比“保持超音速”更難。

所以諸如ef2000還有蘇35等一部分三代半戰機,有些時候會宣傳自己具備“部分”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就是在加力狀態下突破音障,然後關閉加力維持超音速飛行。

雖然在渦扇10g預期可以趕上工期的情況下,華夏四代機當然不需要玩這樣的文字遊戲,但同時降低阻力和穩定性,無疑大大有利於飛機飛行品質的改善——

在殲10列裝部隊之後,蓉飛集團收到了大量來自航空兵部隊的反饋,除去例行的讚賞與肯定以外,還有很多飛行員提供的一手資訊。

這些內容不屬於技術資料,因此缺乏嚴謹的資料研判,往往只是用簡樸語言描述的定性感受,但卻讓設計團隊對於飛行工作有了很多新的認識。

因此在四代機的研製過程中他們特別提出,不僅要造出一架先進的飛機,更要造出一架好飛的飛機。

而飛機的飛行品質,就是最直接對應“是否好飛”的關鍵因素。

孔成安的介紹結束之後,楊韋清了清嗓子,開始進行階段性總結:

“同志們應該已經感受到了,新一代飛機對於各方面效能的綜合要求是前所未有的,而我們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最佳化飛行效能和隱身效能之間的關係,爭取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希望各位能在這個大目標的引導下團結協作……”

如此千頭萬緒的工作,自然不可能在這一場會議上全部解決。

所以他只是簡單說了幾句漂亮話,接著就話鋒一轉,開始安排後面的具體工作。

會後,楊韋特地把兩位副總師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準備再額外囑咐幾句。

然而還沒等三個人的小會開始,桌上的內線電話便響了起來。

是行政辦公室的號碼。

接通之後,那邊很快響起了高文廣的聲音:

“楊總,606所那邊給我們發了個函,說是希望可以馬上使用一下渝都那邊的微波暗室……”

楊韋微微皺了皺眉,露出略有些困惑的表情:

“那他們直接去找電磁檢測中心不就行了……為什麼要專門聯絡我們?”

“對方說,不是單獨驗證發動機尾噴口的雷達反射情況,而是要結合我們的飛機模型做總體測試!”

(本章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