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假設……”
話都已經說到了這一步,後者腦海中原本一團亂麻的思緒幾乎瞬間就被釐清:
“不需要假設等離子體是連續性介質,也不需要忽略壓力所做的功?”
“沒錯!”
常浩南說著站起身,大步走回到辦公桌後面:
“原本八項基本假設去掉這兩條之後還剩六條,其中粒子碰撞平均自由程遠小於等離子體特徵線度、等離子體穩定且軸對稱、以及只考慮電子和離子兩種帶電粒子這三項對於人造等離子體來說先天就容易滿足。”
“而區域性熱力學平衡、單流體特徵和磁場磁雷諾數較低對於你們搞核科學的人而言或許問題很大,但航空器表面,別說是一般飛機,哪怕是高超聲速流的的磁雷諾數也小於千分之一,本身電離率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當常浩南這段話結束的時候,辦公室裡驟然陷入了一陣寂靜。
韓陳峰甚至能清晰地聽見自己愈發加速的心跳:
“所以,按照二維軸對稱模型就能計算……”
儘管中間仍然有一些純數學的部分沒有完全理解。
但他仍然感覺到了徹頭徹尾的通透。
正所謂知道的越多、就越能發現自己的無知。
在投入職業學術研究之後,韓陳峰已經幾乎忘了,上一次有這樣茅塞頓開的感覺是什麼時候。
儘管這並不算是他的專案和成果,但作為等離子體領域的一名研究人員,沒有什麼比聽到一項真正有應用價值、卻又不會導致自己丟掉飯碗的學術進展更令人興奮了。
而或許是為了印證常浩南的說法一般,這個時候,辦公桌上的膝上型電腦突然響起了一聲提示。
常浩南迅速點選了兩下滑鼠:
“渝都的結果發過來了。”
韓陳峰本能地想要起身過去看,但又不知道自己在不在知情範圍內,結果擺出了一個類似扎馬步的動作定在半空中,起身也不是,坐回去也不是,一時間相當尷尬。
但常浩南卻沒有這麼多顧慮,直接把電腦調轉了個方向,示意對方來看。
渦扇10等離子體驗證機本來就算是606所聯合240所共同研製的,如若不然,常浩南就算有空,也不可能選在懷柔科學城這種地方會面。
韓陳峰三步並做兩步走上前去,發現是一條橫座標軸為角度,縱座標軸為分貝值的雷達反射強度曲線。
或者準確來說,是一實一虛的兩條。
只不過距離很近,
尤其是最中間60-120°所對應的那一部分,幾乎完全重合在一起。
座標軸下方的圖例中標註著,虛線是計算值,而實線是測量值。
顯然,二者之間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圖片沒有聲音,卻無聲地昭示著常浩南剛才那番理論的正確性……
驚歎之餘,韓陳峰也不無惋惜地心想道:
“可惜跟核能裝置的要求相差太多,否則自己恐怕還真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聚變發電成為現實……”
可控核聚變,號稱“離實用永遠還有半個世紀”,足以見得其工程實現的難度之高。
有些時候,就連研究者自己都難免懷疑,是不是在為了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而奮鬥。
而常浩南則彷彿看穿了他的內心所想,開口就毫無徵兆地來了個轉折:
“雖然用目前這套理論控制聚變還不現實,但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倒是有個直接用等離子體發電的構想,目前還缺個人來負責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