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7章 反衛星直播

反衛星直播

其實在丟擲這個問題之前,這位來自《每日郵報》的記者甚至已經寫好了一個報導的梗概。

就儲存在旁邊的膝上型電腦裡。

至於主基調,當然是批評美國方面違反《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條約》丶破壞戰略平衡丶不利於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云云——

本來嘛,雖然華夏國防機構開新聞釋出會是第一次,但過去透過官方媒體的表態卻並不少。

一直都是類似的風格。

而且這一次,除了真正參與攔截行動的三方以外,其它國家也基本都是類似的表述。

畢竟誰也不願意讓自家衛星時刻受到威脅。

再說,事情鬧大了可不好收場。

我們歐洲人還是要和華夏做生意的。

總之在他看來,只要根據發言人的說法稍微調整一下具體內容和順序,就差不多可以直接發表了。

然而,對方的這番表態,可以說是出乎了現場絕大多數人的預料。

批評麼,確實是批評了。

但批評的角度卻相當奇怪。

完全沒有那些形而上的生硬辭令。

反而花費很多時間,闡述了一系列具體的技術風險。

甚至還模仿nasa方面的操作,拿出了一個製作精良的示意圖,詳細描述了碰撞發生之後可能發生的情況。

在場所有人,包括髮言人魏軍本人都不是專業人員,加之整個介紹過程中也沒有提到哪怕一個公式,所以這一波操作在內行看來毫無說服力。

但好事媒體可不管你這個。

現在明擺著華夏和美國已經剛起來了,只要把熱度炒起來,那等到攔截實驗結束以後,總會有一方被打臉。

所以在釋出會結束之後,華夏方面給出的說法就迅速鋪天蓋地般地佔據了大量版面。

就連歷來我行我素的nasa,面對此情此景都有些發怵。

在攔截艦隊離開橫須賀港口之前,麥可·格里芬局長最後一次找到空軍航天司令部蘭斯·洛德上將,向對方確定這一行為本身的安全性。

前者擁有馬里蘭大學的航空航天工程博士學位,但自從卸任總工程師之後,已經有十幾年沒再從事過一線研究工作。

更何況用一枚飛彈擊落衛星,這本來也不屬於nasa慣常研究的業務範疇。

當他在位於彼得森空軍基地的一間會議室裡見到洛德上將時,卻發現後者身邊還坐著另一位與其年齡相仿,但身著便裝的人。

空軍航天司令部作為全美戰略力量指揮中心,可不是什麼人都能隨便進來的。

即便是貴為nasa局長的格里芬,也是經過了好幾道批准之後,才得以進入到如此接近「核中樞」的位置。

能出現在這裡的非軍方人員,他至少應該都比較眼熟才是。

而格里芬非常確定,自己從未見過眼前這個面孔。

「你好,局長先生。」

似乎是注意到了他上下打量的目光,洛德上將在起身歡迎的同時,就開始介紹旁邊男人的身份:

「這位是前空軍少將,小威爾伯特·道格·皮爾遜。」

一頭銀髮的皮爾遜主動上前,和格里芬握了握手。

但後者仍然面露迷茫。

連名字他都沒聽說過。

更別提「前」空軍少將,說明已經退役了。

憑什麼參與到二人的談話中來。

好在,各自入座之後,洛德很快接著介紹道:

「或許需要我提醒你一下,1985年9月13日,皮爾遜少將駕駛77-0084號f15a戰鬥機發射一枚as-135反衛星飛彈,擊落了一顆伽馬射線光譜探測衛星。」

格里芬面色一滯,旋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來是你把p78-1給打下來的!」

1985年時,格里芬還只是nasa萬千中層管理中的普通一員,之所以對此事印象頗深,是因為其中包含了一個巨大烏龍——

那顆被選定作為目標的衛星屬於美國海軍,儘管由於到壽而在記錄中被標記為「報廢」,但實際上,海軍研究實驗室當時仍然接受和使用來自這顆衛星的資料。

直到衛星被擊落之後,突然發現資料來源消失了的海軍才透過公開渠道得知此事。

還引發了一系列內部官司和扯皮。

洛德當然也知道這裡面的糗事,但反正不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