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6章 勿謂言之不預

勿謂言之不預

實際上,早在80年代中後期,華夏就已經意識到了衛星在現代戰爭中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

但受國力所限,又很難在短時間內建成像美蘇那樣規模龐大丶功能齊全的人造衛星網。

因此,在大力發展衛星技術的同時,也陸續開始探索各種反衛星武器的可行性——

跟一些科幻文學作品中的想像類似,當年的華夏,也確實有過「把對手的資訊化水平拉到跟自己一樣再依靠豐富的經驗戰勝之」的思路。

當然,思路歸思路。

後來很快發現,攔截太空飛行器和發射太空飛行器的難度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

相比於把敵人的衛星全打下來,反而還是自己也建成一個衛星網的可行性更高。

加之華夏的衛星和火箭技術在90年代中期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所以重點方向也隨之確定為一系列定位丶通訊和遙感星座。

但作為兜底手段,衛星攔截這條線也沒有完全放棄。

最終形成的技術驗證型號中,其一是用於致盲和干擾的高能雷射器,其二就是剛才首長口中的「動能」系列反衛星武器。

按照計劃,後者預計將會在2007-2008年之前進行第一次測試。

不過這裡面還有個問題。

21世紀的國際環境不比過去。

無論大傢俬下里怎麼撕逼,但至少在明面上,和平利用太空都已經成為了國際共識。

華夏在航天領域本就是相對弱勢,目前又正處在爭取太空合作的關鍵階段。

在這種大背景下貿然進行一次反衛星試驗,很容易授人以柄,引發外界的集體反彈。

而如果真像這份報告中所說,對方的攔截計劃可能產生一個足以危害太空飛行器安全的太空垃圾,那留給華夏的迴旋餘地可就大了。

因為這個系列武器雖然名字叫做「動能」系列,但是,把動能攔截器精準送入高軌道還要保證能恰好迎面撞擊目標,這個難度確實有億點大。

所以為了保證首發任務的成功率,動能-1攜帶的其實是個定向爆破的破片戰鬥部。

無論成敗,都勢必製造成百上千的太空垃圾。

而如果讓美國方面首先承受這一系列輿論衝擊,產生的風波就會小上很多。

別問,問就是nasa先乾的。

這當然稱不上公平。

但就是現實。

此外,當前計劃中的攔截目標是一顆早就到壽報廢的風雲1c氣象衛星,軌道高度達到了驚人的870k,並不能算是個很理想的攔截物件。

只是在缺乏參考的情況下,綜合了實際能力和威懾效果而做出的折中選擇而已。

現在美國人自己跳出來要當個標杆,那完全可以根據他們的攔截情況再做出調整。

這也是為什麼首長會讓李忠毅回去之後給相關人員打預防針,表示任務需求可能發生變化。

……

與此同時。

nasa召開的新聞釋出會如同一顆被丟進海里的深水炸彈,在延遲幾天之後,也終於形成了強大的輿論風暴。

在北美地區內部,人們的視線基本都聚焦於那個規模宏大的「重返月球」計劃。

畢竟,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爆炸之後,美國的航天發展進入了一個相對長期的低潮階段。

尤其是在事故發生的半年之後,華夏方面就進行了堪稱完美的載人航天首秀。

持續近半個小時的艙內訊號直播,更是給全世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哪裡是在炫技術?

根本就是在打nasa的臉啊。

此消彼長之下,一部分本來不太敢在航天領域推進對華合作的國家都開始蠢蠢欲動。

儘管在nasa現任負責人麥可·格里芬的推動下,發現號太空梭已經在2005年7月重返太空,結束了美國無法將太空人獨立送入太空的尷尬局面。

但經過這樣一番折騰之後,太空梭的退役卻已成定局。

一部分處於驢黨控制下的媒體更是趁機發難,長篇累牘地攻擊象黨在太空探索領域的軟弱和不作為,並列舉出種種危言聳聽的數字,論證美國在航天領域的不爭氣表現。

這本質上當然是在為2008年的大選造勢,但如此鋪天蓋地的唱衰和攻訐,會很自然地影響到公眾對於nasa,乃至整個美國的信心。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