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5章 火炬實驗室引發的爭議(算昨天的)

面對艾德斯坦納的請求,達索的腦海中開啟了一番天人交戰。

上一次他之所以答應得相當利索,是因為那時候想的是借用和華夏合作的名頭讓通用回心轉意,並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但現在真要去跟華夏合作

這個決心還是比較難下的。

雖然合作的主體肯定是斯奈克瑪集團,但對於陣風這樣一個聯合研發專案來說,達索方面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例如,最直接的一項。

塞爾日達索一直希望能夠把陣風戰鬥機打造成幻影2000之後的第二個出口名片,甚至在陣風A原型機首飛之後,就已經開始四處聯絡潛在買家。

但如果量產機型使用一種帶有華夏技術的航空發動機的話,那麼客戶在購買之前難免會有所顧慮。

一方面是華夏在過去並不以航空產業而聞名,哪怕最近幾年情況已經有所變化,但航空發動機和整機又是兩個不太一樣的領域,很難不讓人擔心陣風戰鬥機動力的可靠性。

當然,技術層面其實還是次要的。

更關鍵的問題是,武器裝備出口跟一般民用產品不同,背後涉及到相當複雜的利益關係。

在空軍主力裝備中引入一種具有華夏血統的戰鬥機,對於很多國家,尤其是北約成員國來說,是一件存在風險的事情

儘管從目前的情況看,這個風險只是潛在的。

但也足夠成為一些國家放棄陣風轉投F16,或者EF2000的籌碼了。

可要是不合作

那別說出口了,短時間內連量產機都搓不出來。

“唉”

陷入瞻前顧後的達索嘆了口氣。

事情發展到今天這步,歸根結底還是斯奈克瑪集團過去幾十年的技術路線選擇過於保守,或者說,存在惰性。

他們一直希望透過深挖單轉子發動機的潛力來提高效能,直到發現這條路完全走不通之後,才透過借鑑通用電氣的設計方案匆忙轉向雙轉子方案,結果在幾乎毫無經驗基礎的情況下,照葫蘆畫瓢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最後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我想不通。”

達索雙手背到身後,繼續沿著小路前行,艾德斯坦納則連忙跟在後面。

“美國人、俄國人和英國人也就罷了,他們在航空技術方面的積累本來就比我們更豐富,能拿出效能更好的航發可以理解。”

“但華夏人為什麼”

他的語速很快,明顯心態波動不小:

“雖然斯奈克瑪集團在雙轉子發動機領域的技術積累比較少,但畢竟也是CFM國際公司的大股東之一,怎麼也應該比三年前才研發出自己第一款量產型渦噴發動機的華夏更強才對?”

“而且,就像你上次說過的那樣,華夏過去還找到過我們,尋求有關CFM56核心機的技術資料,現在滿打滿算也就過去了十年多一點”

落後半個身位的艾德斯坦納沒有接話。

因為,不光達索不理解。

他也不理解。

實際上,這段時間,艾德斯坦納甚至專門整理過最近幾年華夏在航空領域取得的一些代表性成就。

只能說,很離譜。

如果換個外行人來,或許會被其中為數不少的對俄合作專案所矇蔽雙眼,認為華夏或許是與俄國人達成了某種協議,從而獲得了巨量蘇聯的技術遺產。

然而艾德斯坦納能夠看出來,這些跟俄羅斯有關的型號和技術雖然數量很多,但相互之間卻是孤立的。

反而是以華夏自身為主的專案,可以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航空產業體系。

其中確實有一些環節,甚至關鍵環節是從國外引進的。

但毫無疑問,整個體系本身,是華夏人自己的。

這完全符合一個後發國家在技術追趕過程中的表現。

二戰之後的法國航空產業,也是這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所以,其中並不像是有什麼貓膩。

唯一的問題是。

太快了。

華夏人的進度,實在是太快了。

尤其是最近四五年功夫,幾乎能趕上其它國家二十到三十年的進度。

這就給人感覺十分割裂。

不過,作為一個技術人員,艾德斯坦納知道,有些事情僅憑自己是分析不明白的。

華夏人的飛速發展已經成為了既定事實,你不認可是沒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