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0章 “預生產型”殲10A

切準備就緒,只等著年度大會召開的時候。

一個略有些突然,但倒也不算出乎預料的邀請被送到了他的辦公桌上——

殲10A,將在2001年12月15日進行預生產型試裝儀式。

而常浩南雖然沒直接參與十號工程研發,但對殲10A這一子型號的發展卻堪稱居功至偉。

受邀出席,倒也再正常不過。

唯一的問題是,這一天,恰好也是航空動力集團原定召開全年總結大會的日子。

連通知都已經發出去了,也不好因為常浩南自己一個人而推遲。

所以,只好由其他人代勞了。

……

對於常浩南來說,這種交付儀式,當然已經不陌生了。

只不過,倒還是第一次在蓉城參加。

12月的川省,雖然不是關外盛京那樣的嚴寒,但溼冷的氣候也讓他一個北方人不太好受。

所以,在下飛機之前,常浩南還是特地披上了一件軍大衣。

好在和當年第一次來蓉城的時候相比,如今他的專機可以直飛到132廠的黃田壩機場,省去了在地面上乘車折騰的麻煩。

當然,從另一個層面上,蓉飛集團這些年靠著賣殲7F賺了不少,也不至於繼續拿當年那些在山路上恨不得隨時能散架的雜牌越野車充數。

走下飛機之後,常浩南一眼就在舷梯

薛熾夀、宋聞聰以及楊韋。

相比於上次見面,前兩位都明顯變得蒼老了許多。

尤其是宋聞聰。

他在被召回來主持十號工程的時候,年紀其實就已經不小了。

到2001年這會,更是已經71歲高齡。

實際上,在殲10A研發的後半段,宋聞聰就已經開始逐步向身為副總師的楊韋轉移專案的指揮權。

至於目前仍然在試飛的雙座型殲10AS,則直接就是由後者掛名了總設計師。

三人分別上前,和常浩南或是握手,或是擁抱地打了一番招呼。

“走吧,我們去那邊看看。”

簡短的寒暄過後,宋聞聰抬手示意了一下不遠處總裝車間的方向——

在車間門口,正停著即將交付的那四架預生產型殲10A。

走在路上的功夫,宋聞聰就已經開始向常浩南介紹這次交付的大概情況了。

實際上,就算他不介紹,常浩南也是知道的。

眼前這批飛機的情況,跟殲11B的“小批次生產”略有些不同。

後者是在設計定型結束之後,為了加快生產定型進度,讓廠方適應新型號的生產流程而進行的“少量多次”生產。

主要是為了迅速改進工藝流程,為後面正式的批次生產做準備。

算是一種甲方行為。

對於使用者來說,技術狀態和後面的批次一般沒有區別。

但殲10A的這個“預生產型”,所處的階段還要更提前一些。

它已經完成了設計定型所需的一切測試,但卻還沒有正式簽發定型檔案。

相當於讓使用者再用一用,看看是否有試飛過程當中還沒被發現的問題。

如果有,那麼在設計定型之前還有最後一次查缺補漏的機會。

例如在原來的時間線上,首次交付的預生產型殲10就沒有主動中距彈的使用能力,起落架艙門也是兩片式。

跟後來真正的量產型有所不同。

所以後來又進行了一次回爐,升級成了正兒八經定型之後的技術狀態。

當然,眼前這四架殲10A,倒是沒有這些問題。

霹靂12已經在上個月由殲8C和殲11B分別進行了靶試,以12發12中的成績完成定型,首批次產彈甚至已經運抵了空1師1團。

殲10A儘管還沒來得及進行實彈打靶,但在火控系統中,毫無疑問已經提前進行了相容。

至於在這種情況下,為何仍然要搞“預生產”這一出,顯然只是出於謹慎。

畢竟是第一種100%自研+國產的三代機。

走的穩當點總不會有錯。

說話間,幾人已經來到了廠房門口。

說實話,雖然殲10的升級方案几乎是由常浩南一手促成,但前世苗條版殲10給他留下的印象實在過於深刻。

以至於當站在這個豐滿版殲10面前時,常浩南一度有點不真實感。

這四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