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浩南這一番解釋直接拉滿了對面兩個人的期待感。 也相當於表明自己肯定不會放611所的鴿子,算是給盧育英餵了顆定心丸。 沒辦法,雖然是畫餅,但這餅實在是太香了。 “可惜我估計是沒機會飛上十號工程咯……” 許久之後,張九江才嘆了口氣,略顯惋惜地說道。 他雖然飛過當前空軍裝備的幾乎所有型號飛機,但殲10作為華夏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種三代機,意義自然還是大不相同。 但凡有機會,沒人不想體驗一下。 “張教官年齡應該還好吧?” 常浩南打量了一下對方的狀態,看上去應該就是40來歲的樣子,哪怕在戰鬥機部隊也還能飛五年左右。 “今年39,年齡倒是還好,但我是因為試飛大隊人手不夠,從航校被臨時借調過去的,過兩個月新一批試飛員選拔結果出來之後,就回寬城去當飛行教官。” 張九江把手中的飛行頭盔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對常浩南解釋道: “要是等我們航校都用上殲10做空戰科目訓練,那估計沒個十來年是指望不上了。” “原來如此……” 這種情況確實沒辦法,又不能去幹涉人家空軍的人事變動,再說聽張九江的口音,應該就是東北人,留在寬城航校未必就不是好選擇。 飛不上新一代戰鬥機,還是有機會飛新一代教練機的嘛。 三人又稍微寒暄了一會,常浩南看著剛剛去招待所休息的巴方代表團成員已經陸陸續續又出現在了內場,便告別了盧育英和張九江。 而當他從內場離開的時候,正好再次遇到了那位排程室主任。 “下午好,楊主任,又見面了。” “下午……” 對方似乎在邊走邊想著什麼事情,下意識地回答說到一半,才發現迎面從內場走出來的竟然是上午才見過面的常浩南: “常工程師?” “你和611所的人也認識?” 語氣中滿是震驚。 “哦……之前跟他們合作過專案,所以認識一點人。” 聽到這個回答之後,那位楊主任直接就是一個繃不住。 作為在閻良工作了十幾年的老油條,他當然見過那種人脈遍佈整個系統的大佬。 但是沒見過這種年齡的。 按照常浩南這個歲數,一般都是剛剛進入行業的苦逼小年輕,能把跟自己課題組合作的甲方領導認全就不錯了。 並且像面前這位一樣大搖大擺在內場裡面晃悠,絕對不是認識“一點”人那麼簡單。 不過這種事情,別人想要低調,他也不會傻到直接戳穿,只是在心中暗暗記住了這個略顯年輕的面孔。 此子以後大有可為.jpg 其實常浩南的大概情況,閻良這邊的領導都是知道的。 只不過前者從一開始就是透過杜義山和楊奉畑參與到航空工業系統的專案裡,因此除了直接的業務聯絡之外,根本就沒接觸過像楊主任這樣的中層幹部…… …… 關於殲7f的飛行表演和地面展示等活動,總共進行了三天時間,常浩南也得以有機會直觀地欣賞一下自己這個“開山之作”的效能表現。 上一世,常浩南真正參加工作的時候,為數不多的殲7c/d都已經退役,所以他並沒有見識過這種型號的飛行效能。 但服役數量巨大的殲7b和殲7e他是見過的。 全新制造的殲7f2換裝了和e型類似的雙三角翼,以一定的高速效能為代價換來了高亞音速下更好的機動性,至少在望遠鏡可及的目視範圍之內,可以看出這種型號相比重量更輕的殲7e,在回轉半徑、爬升能力等方面絲毫不落下風。 至於超視距作戰能力那就更不用說了,完全是0和1之間的差別。 想想還有點小驕傲。 當然這幾天時間裡,負責對那架飛豹進行改進的眾人也沒閒著,而是共同開始對整個試飛流程進行設計。 相比於華夏過去的所有飛機,殲轟電7有兩個全新的功能。 一是對頻率在6-9ghz範圍內的c波段或x波段的雷達進行轉發式干擾,二是藉助第三方非合作的電磁波訊號實現被動探測。 這兩項都需要進行測試。 而目前華夏軍隊裝備的最大量的防空系統是紅旗2及其各類改進型,使用的火控雷達工作在s波段。 美國人的那個吊艙在設計時是根據蘇制老式防空導彈進行過波段最佳化,因此可以作用於s波段,而常浩南在選擇干擾範圍時自然要瞄準愛國者系統的an/mpq-65雷達和標準2系統的an/spg62照射雷達。 剛引進不久的s300pmu1系統裡面倒是有一部c波段雷達,但這寥寥幾套系統目前正部署在京城和上滬周邊而且還正處在戰術戰法的演訓階段,尚未完全形成戰鬥力,不可能隨便調走。 至於在兩個核心都市圈周圍直接搞測試這種事情更是想都別想——如果電磁干擾能力不達標也就罷了,萬一干擾效果超出預期,那怕是要搞出大新聞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