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2章 俘獲電子戰吊艙了?

當常浩南和丁高恆一同達到位於三座門一層的大會廳時,更加確定了自己剛剛在路上的猜測。 因為只是一打眼的功夫,他就已經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 楊奉畑、閆忠誠、鍾世宏這些深度參與過八三工程的老同事們自不必多提,另外還有112廠、601所、乃至611所的一些其他同志,以及不少穿著軍裝的身影。 海軍和空軍的都有。 稍微走近一些之後,不難發現之前參與過00批接機的總共6名飛行員都赫然在列。 此外肯定也少不了付國祥等一批深度參與過原型機試飛的試飛員同志。 簡單來說,跟八三工程有關係的方面都派了代表過來。 巨大的紅底白字條幅掛在一進門口的主席臺上方,印著的文字是慶祝殲8c型飛機正式交付部隊服役,也就是那個半公開的說法,可能是考慮到這種場面畢竟還是要拍照發新聞稿。 或許因為今天的主題是搞慶功,所以整個會場裡面的氣氛還是比較輕鬆的。 即便丁高恆走進來時,眾人也並未表現得過於拘束。 當然應該有的基本禮儀還是得有的。 “丁主任。” 坐在距離門口不遠處的楊奉畑等人紛紛起身。 然後他們就順勢看到了跟在丁高恆身後,剛剛在旁邊房間裡換好一身西裝的常浩南。 “常工?你怎麼……” 其中最年輕的鐘世宏到底還是定力不足,驚愕之中下意識地脫口喊了出來。 常浩南出現在這裡當然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事情,但是跟著丁高恆出現確實讓不少人都感到意外。 要知道這三座門可是軍事重地,哪怕有著通行證也絕對不可能隨隨便便進出,況且這次過來大家都是專車接送,到達的順序和時間都有詳細的預案,基本不會出現兩個分別過來的人在門口偶然遇到這種情況。 就算有,在進門的時候也會錯開一段時間。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在最初的安排中,常浩南就是跟著丁高恆同行的。 國防科工委主任可以說是整個國防科技工業的掌門人,今天這個會場裡面沒有軍籍的人幾乎都是丁高恆的下屬。 而常浩南看上去跟後者一副關係匪淺的樣子。 這可不得了。 深度參與過八三工程的人,尤其是閆忠誠等一起去624所做過渦噴14發動機測試的人,或多或少都知道常浩南用一份航空工業標準幫助科工委爭取到整個民用航空產業管轄權的事情,因此他和科工委系統關係密切這件事屬於預料之中。 但是跟科工委關係密切是一回事,跟科工委主任關係密切是另一回事。 況且丁高恆還有另外一層身份—— 雖然聶帥本人已經於四年前逝世,但他在軍事工業領域的影響力可還沒有消退。 楊奉畑和閆忠誠等人倒是比較沉得住氣,不至於輕易情緒外露,但看向常浩南的眼神裡也是帶上了幾分跟過去不一樣的重視…… “怎麼,小常同志來參加這次慶功會,應該不算很令人驚訝吧?” 丁高恆用一句略帶玩笑的反問把鍾世宏剛剛的小失態給帶了過去。 後者腦子轉的也夠快,趕緊接著話茬找補道: “當然不會,我們來京城的路上楊總還說來著,跟八三工程有關的慶功,常浩南同志不到場,我們連筷子都不好動!” 一句話不著痕跡地吹捧了好幾個人,還把話題的方向轉到了常浩南對於八三工程的貢獻上面。 旁邊的楊奉畑也點了點頭,畢竟這話他確實說過: “是啊,要是沒有小常同志在機翼設計和航空動力改進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八三工程恐怕還真得再拖上個一兩年功夫嘞。” 因為年輕時受傷導致面部肌肉比較僵硬,大多數時候只能維持一臉嚴肅的閆忠誠也露出了極為罕見的微笑,一起加入了對常浩南的好評陣容中: “說實在的,小常對渦噴14高壓壓氣機部分的改進,我這個總設計師回去看了一遍又一遍,也是常看常新,每次都能悟出新的東西來。” 雖然他們說的都是真的,但面對這種場面,常浩南無論如何也得謙虛一下; “閆總這話可就過了,渦噴14能改出現在這樣準三代發動機的效能,光靠高壓壓氣機的最佳化可做不到,燃燒室和渦輪的底子也確實有潛力可挖,在這個方面,我最多算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 正確的謙虛方式不是說自己的工作不重要,而是要說其他人的工作也很重要。 尤其大領導在旁邊的時候更是這樣。 “好了,這好好的慶功會,你們再這麼下去又要變成技術研討會了。” 丁高恆笑著擺了擺手,用一番話結束了這個作為例行開場的吹捧環節,隨後表示自己還有事要忙併轉身離開。 為了不讓交談出現冷場,當然更重要的,也為了滿足自己一路上的好奇心,常浩南趁此機會丟擲了有關這次慶功會真實目的的問題。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