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浩南思索有關卡爾曼濾波演算法的改進思路的時候,整個八三工程的專案組當然也並沒有閒著,而是按照他的部署緊鑼密鼓地開始了有關彎掠葉片對擴壓葉柵內流動分離情況影響的研究。 因為已經有了成熟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因此整個過程並沒有太多需要靈光一閃的部分,主要是按部就班,以及認真細緻。 在常浩南和整個數字化設計組的幫助下,如靜壓分佈、極限流譜等試驗的效率大大增加,由於能夠利用模擬模擬手段對結果,或者至少結果的變化趨勢進行預估,因此需要實際進行的試驗數量相比以前幾乎減少了一個數量級。 但即便如此,畢竟每一次實驗都需要410廠那邊先把所需要的壓氣機葉片給實際造出來,因此對於整個發動機的改進工作仍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完成。 當然,對於已經習慣了以年為計算單位進行工作的606所方面而言,這個工作進度已經幾乎像是做夢一樣了,就連閻忠誠都對試驗程序的順利程度感到震驚。 總之,根據常浩南自己一開始的預估,大概需要二十天左右能夠拿出改進方案。 如果不是第一週結束時,姚夢娜無意中看到了一篇來自《航空學報》上面的文章的話。 …… 時間回到常浩南還沒有加入八三工程課題組的時候。 在距離盛京500多公里外的冰城。 對於90年代中期的華夏來說,電力不足仍然是一個困擾著全社會的重大問題。 但即便如此,除了部分特別重點的實驗室會有獨立供電線路甚至自備的發電機之外,停電仍然是需要經常面對的困難。 而且因為缺少模擬手段的支援,他們課題組的研究方法仍然以傳統的大範圍實驗為主,再加上經費也並不是很充足,因此效率並不高。 花了幾分鐘時間穩定了一下心態之後,張東林用金工中心主任辦公室的電話聯絡了導師。 這總算讓剛剛神經緊繃的他鬆了口氣,朝著站在門口的師弟擺了擺手。 師弟驚訝的聲音讓張東林重新抬起頭來: 這個小風波很快被忘到了腦後。 好在他在簽收之前細心檢查了一遍,否則如果剛剛把名字簽上,那這個損失就只能由課題組來承擔了。 “是啊,你安裝葉片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下啊,那個側面有一條開縫在的。” “我知道。”張東林指了指辦公室裡面已經因為斷電而關機的兩臺電腦:“不過也沒辦法,只能等了。” 因為暑假還沒結束的緣故,因此整個辦公室裡只有他們兩個人,師弟和張東林的關係一直很好,所以也比較放得開。 “師兄,實驗室那邊又停電了。” 大概一個小時之後,二人是被一陣電話鈴聲吵醒的。 相對來說,冰城工業大學作為國防科工委直屬高校,在供電方面自然是有相當高優先順序的。 “嗯?” 學校最年輕的副教授終究還是有點地位的,經過一番battle之後,金工中心最終承諾給他們重新制造一批葉片,只不過因為生產排期的問題,需要額外4-5天時間。 電話能響意味著已經恢復供電了,因此張東林讓師弟回去做實驗,自己則開始驗收那一批葉片。 然後他就看到了令人高血壓的一幕。 他的師弟也躺到了旁邊拼接起來的兩張椅子上。 不過已經讀了三年博士的張東林明白,就是這些平時因為直覺而忽略的東西里面,才更有可能找到什麼新發現。 “新葉片?”張東林愣了一下,隨即意識到自己昨天把那批損壞的葉片放到實驗室之後,忘了通知做實驗的師弟。 是他們的導師林海軍教授,說學校金工中心那邊已經送來了新一批的葉片樣品,讓他們去取一下貨。 所以張東林倒也沒有太過意外,只是看著那兩臺電腦嘟噥著: 這一批的30多片葉片,全部報廢了。 他簡單思索了一下自己過去看過的論文和參考書,並沒有想起有什麼人研究過一條葉片壓力面前緣和尾緣的弦向開縫會造成什麼影響。 “出什麼問題了?” 實際上跟常浩南正在進行的專案差不多,只不過研究的內容相對比較粗糙。 “既然如此,師兄我先補個覺,如果來電了你再叫我。” 博士生張東林正在冰城工業大學的航空動力實驗室裡面利用經典的rotor37葉片進行葉尖間隙高度對流場影響的研究。 “我忘了跟你說,門後櫃子旁邊堆著的那些葉片是金工中心那邊不小心加工出來的廢品,你裝上去資料出錯是正常的。” “廢……廢品?” 直到第二天中午,師弟又一次急匆匆地跑進來。 實際上一直到大概2010年左右,對於很多非一線城市來說,居民區供電因為電力不足而中斷仍然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事情。 同樣被倦意席捲的張東林點了點頭,但幾乎也是本能地趴在了桌子上。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