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懷國莫聊了幾乎一整個下午之後,常浩南又在科工委蹭了頓晚飯,才趕在太陽落山之前回了家。 6月中旬,基本上已經是京城一年到頭白天最長的時候了。 上樓之前,常浩南順手開啟信箱,準備把今天的報紙給拿上去。 因為是直接住在京航大學的教職工社群裡面,因此社群在訂報的時候,也就一併給他也算上了。 該說不說,這種每天取報紙的感覺。還是挺新鮮的。 上一世等常浩南自己買房的時候都到了2010年之後,報紙作為一種資訊傳遞媒介的價值已經無限弱化了,自然也就沒有訂過。 現在麼……雖然他也很少會細看,但是吃飯的時候有時候還會瞄兩眼。 而且作為墊紙,用來放一些果皮魚刺骨頭什麼的也很合適。 只不過今天,在把例行的幾份報紙取出來之後,常浩南發現信箱裡面的深處竟然還塞著一封信。 又是信。 上次他收到紙質信件,還是大半年以前徐洋寄到盛京601所那邊的。 現在對方已經有了他的聯絡方式,肯定不會再用這種手段了。 掏出信封。 紅色的。 一般來說,這種底色的信封都比較了不得。 “華夏科技委……” 果然,翻轉180°之後,常浩南看到了右下角寫著的單位名稱。 只是在他的印象中,自己和這個機構的唯一交集,就是大概三個月之前還在鎬京的時候,曾經跟科技委主任宋建談過一次話。 不過樓道口這種昏暗的環境,肯定是不合適讀信的,於是常浩南還是先關上信箱上了樓。 進門之後,先把從科工委食堂打包回來的幾個冷菜丟進冰箱,然後坐到書桌前面。 信封裡面是薄薄的兩頁信紙。 但最上面都是用紅字印著的抬頭。 “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委員會檔案” “我去……973計劃……” 常浩南對於自己能收到這麼一份檔案也有點吃驚。 雖然精工計劃已經與973計劃中的一些部分開展了高度合作,但這畢竟是兩個連主導機構都不一樣的重大專項,相互之間在組織管理上還是分得很開的。 更何況他昨天才正式拿到本科畢業證,就連精工計劃的總顧問頭銜都還沒轉正呢。 科技委這動作也太快了…… 檔案內容也很簡短。 《關於聘請常浩南同志為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重要科學前沿領域專家諮詢組成員的函》 “啊?” 常浩南在昨天領畢業證的時候,就想過自己後面有可能會被正式委任的一些崗位。 只是絕對不包括這個。 相比於有直接管理許可權的專家顧問組,這個領域專家諮詢組並不具備直接領導973計劃的職能,但對於相應領域專案的影響力絕對是相當大的。 常浩南的目光向下飛速掃過信件內容。 大體意思就是因為常浩南同志在過去一年的科研工作中表現優異且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們科技委已經認為您是符合973計劃要求的專家啦,所以要聘請您來幫我們“重要科學前沿領域”的政策制定和專案審批工作把把關。 但考慮到常浩南同志並不是我們科技委系統下屬單位的工作人員,因此還需要發函徵詢一下您本人的意見,如果您願意的話,可以在6月30日前回函,到時候我們會把正式的聘書直接送到您單位或者家裡去。 後面就是一些沒什麼營養的客套話了。 裡面沒說如果不願意的話要怎麼樣。 估計也很少有人會選擇拒絕。 常浩南當然也是準備答應下來的。 對於一個年輕科學家來說,哪怕只是負責的專案能夠被納入973計劃就已經相當牛逼了,而自己則直接跳過了這個過程,直接化身為專家組成員。 這是相當高程度的認可,說明他的影響力已經逐漸不僅限於國防科工委這一個系統內部,已經有更多的兄弟單位開始注意到他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了。 對於從一開始就想要破除條框分隔,實現科研力量整合的常浩南來說,無異於邁出了一大步。 不過,短暫的欣喜過後,他也沒有被這封信給衝昏頭腦。 就算他內心有一萬個確定,杜義山和丁高恆都不會對這項任命提出什麼異議,但是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 給出正式回應之前,總得把這件事讓組織上知道一下。 …… 於是第二天一早,常浩南就拿著那封信去了學校,準備找唐林天和杜義山聊聊。 由於這一屆的本科生大多已經畢業離校,因此一路上遇到的人流倒是少了不少。 至於常浩南認識的,那就更是幾乎見不著了。 只不過校園裡的氣氛倒是比以往火熱不少。 隨著1997年7月1日這個時間點的臨近,學校裡面也已經開始張燈結綵,懸掛諸多相關的慶祝裝飾和標語。 畢竟對於整個華夏而言,這都算是個當之無愧的值得銘記之日。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